窗外的小雨 作品

第156章 一把刀的故事(第3页)

但我还有儿子啊,我儿子的儿子,还会继续走上这条路。

这是父亲的宿命,是我的宿命,也是我子孙后代的宿命,更是无数像我们这样炼器工匠的宿命。

这一把刀的故事,虽然漫长,但二蛋却是听得如痴如醉。

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得最为平淡的一个故事,并没有太多的波折,但平淡之中,却是意义深远。

通过这则故事,他看到了扶桑一个普通匠人身上,以及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发生的一段可歌可泣不平凡的励志奋斗故事。

通过这则小故事,他算是大致明白了扶桑国的炼器技术,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异军突起?

或许真正的原因,不仅仅是眼前老人这样一大批摒弃门户之见的工匠,更是一种市场优胜劣汰,以及市场体制的彻底变革。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加成之下,这种变革的成效无疑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扶桑弹丸小国,却敢于入侵大秦的最大底气。

一把刀,看起来非常简单,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地方,但从胚胎,到最终的成品,需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更需要历经千锤百炼。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有可能每道工序都能做精做强,尽善尽美呢。

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就是工艺的细分下沉和不断精化,就比如他们的原始胚胎,并不需要每家每户单独的炼制生产,可以直接到市场里采购成品。

有那专门的炼胚作坊,他们并不生产售卖最终的成品,甚至不打铁。

他们终其一生,也只是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就是提炼最原始的剑胚刀胚,提炼各种规格和性能的玉刚。

长此以往,经过他们提炼的原始胚胎,比任何一家单独提炼的作坊都要纯度更高,杂质更少,各项性能,自然就更加的优秀。

这只是扶桑炼器炼宝市场里最最普通的一家铺子,像老头这样的炼器作坊,这里还有成千上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