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买票(第2页)
顾诚和李鸿民,韩玉莹三人都点头,这件事情三人都不太了解,但是之前对方也着重介绍了一二两家参场,显然是默认了两家参场是最好的胜出者了。
聊着天,四人就来到了百货商场外面,顾诚看了一圈周围,发现有人蹲在墙根底下,几个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看着像是卖碟的,可惜这年头还没那玩意,所以想要淘宝,注定是不可能了。
“韩姐,你跟大表哥在这边等着,我们过去一趟。”顾诚说道,然后带着李鸿民就过去了。
两人刚走过去,几人就停止了说笑,并且掐灭了手上的烟头,双方神情肃穆,好像即将一触而发。
“老板,要票不?”此时几人里一个带头的,立即笑呵呵的问道。
顾诚扫了一眼几人,然后问道:“都有啥票?”
“都有啊!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电风扇票。”男人从怀里拿出各种劵来。
顾诚皱起眉头,这些券自己是真不缺,只不过这次出门没准备,早知道抓一把带上了。
“工业券有没有?”顾诚问道。
自行车票这些东西,跟工业券还不同,自行车票是专用票据,不光只能买自行车,甚至于只能买规定品牌型号的自行车。
一般来说,票据上都会明文确定,凭此票据,购买某某某牌自行车一辆。
而工业券则属于通用型票据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需要工业券的东西,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区别无非是需要的工业券多少,比如一台电视机需要五十张工业券,而一辆自行车,也许只需要二十张。
有些人为了一台电视机,一般都要攒个两三年才能拿出足够的工业券。
另外再说工业券的获取,这个基本上都是和工资挂钩,是有比例的。
比如沪上,曾经每开二十元工资,可以兑换一张工业券,一个人一个月算下来,能发个三张,四张就很不错了。
这还是对于吃商品粮的国营厂子职工,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得,入手的渠道极少,比如对公出售农贸产品,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兑换券,用兑换券来换工业券,大部分人也只能听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