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甫 作品

第911章 舌战退敌(第3页)

七八日的连续快速行军,九月初的风已带了飒飒寒意,重甲铁骑入城时,已是暮色四合,街道两侧仍然挤满了欢呼的百姓。

与前来迎接的何文俊等一众文吏简单寒暄后,项小满交代张峰安顿兵马,命秦光送赫连良卿回家,他则独自一人去了项谨书房。

推开门,带着一身仆仆风尘,目光落在窗边正悠然临帖的老者身上,开口便是忧虑:“师父,听说您……亮明身份了?”

墨痕在宣纸上洇开最后一捺,项谨搁下笔,抬头看着眉宇间带着忧虑的徒弟,脸上是洞悉一切的淡然微笑,仿佛只是揭晓了一个早已备好的谜底。

“回来了,坐吧。”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项小满依言坐下,眉头却未曾舒展:“延武帝若知道您尚在人世,恐生祸端。”

“祸端?”项谨捋须轻笑,微微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为师隐姓埋名十数载,为何?不过蛰伏二字。”

他自问自答,声音沉稳如磐石,“起兵之初,我们并无根基,若是暴露身份,不过是引颈待戮,但今时不同往日,百余座城池,坚如磐石;数十万兵马,纵横北疆;粮秣充盈,民心归附,此乃立身之本。”

他顿了顿,微微一笑,“你当真以为,无此「三要」在手,罗不辞和武思惟这等征战半生的宿将,会被我三言两语喝退?他们敬的是襄王旧名,畏的,却是我们掌握的刀兵与根基。”

项小满紧绷的神色,在项谨三言两语的解释下渐渐松弛下来,只是眼中虽多了丝明悟,但忧色仍未消失:“师父深思熟虑,徒儿不及,不过……尽管如此,也需时时防备,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早晚要面对,你也无需太过忧虑。”项谨来到项小满身旁坐下,感受着徒儿的担心,并未再继续有关身份的话题,转而问道,“雍州的情形如何?那些胡骑可有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