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白衣 作品

第1167章 再次刷新SSR的稷下学宫!(第2页)

“主公这股子狠劲,倒跟当年的张角有点像。”

朱升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忽然对徐达低声道。

徐达没说话,只是把沙盘上代表横州军的黑旗拔了一根,扔进案上的火盆里,火苗“腾”地窜起来,把那面小旗烧得蜷成了黑疙瘩。

...

而就在暗处当中,一个隐秘的“反苏联盟”准备成立的时候,此时的苏夜已经离开乾都,回到了横州当中。

却此时位于横州的稷下学宫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刚过卯时,就有捧着竹简的学子往藏书阁去,木屐踩在石板上的“嗒嗒“声,倒比寺里的晨钟还规律。

苏夜披着件月白锦袍,身后跟着惊鲵,两人走过刻着“百家争鸣”四个篆字的牌坊时,他特意放慢了脚步——那字是管仲亲笔写的,笔锋里藏着股春秋霸主的锐气,墨迹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先生昨夜又批阅到三更?”

苏夜刚进管仲的“夷吾堂”,就见案几上堆着半尺高的竹简,最上面那卷《牧民》的边角还沾着茶渍。

“学宫刚开不久,各地送来的策论堆成山,有个来自祁州的学子论'盐铁专营',倒是有点意思。”

“不过你倒会赶巧,昨儿刚改完'官山海'三策,正想让人给你送去。”

管仲正用狼毫蘸着松烟墨批注,闻言抬头笑了笑,把沾墨的手指在布巾上擦了擦。

而此时苏夜的目光却越过案几,落在客座上那抹青衫上,青年正临窗翻着卷《孙子》,阳光透过窗棂斜斜打在他侧脸,把鼻梁的轮廓描得愈发清俊。

听见动静,他缓缓合上书卷,木簪绾着的发丝滑落额前,倒比学宫门前的“仁义礼智”牌坊多了份活气。

“这位是荀子先生的高徒,张良张子房,昨儿刚到学宫,正跟老夫讨教些《管子》里的学问。”

正待细问,就见管仲往旁边的客座指了指。

客座上的青年闻声起身,一身温润的儒衫,腰间系着块普通的玉佩,倒比寻常学子多了份清俊。

他拱手时动作从容,袖口露出的手腕骨节分明,目光落在苏夜身上时,既没有谄媚的热络,也没有刻意的疏离,倒像是在打量一幅待解的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