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厚积而薄发(第2页)
诗文达府,王清流又收获一朵白莲,锦鲤日多,白莲还有点不太够呢。
空中的诗文久久不散,大家也纷纷夸赞,毕竟诗文质量就在这呢。
大家也纷纷落诗,毕竟诗会不写诗写什么?写作业吗?
而赵苏此时也作画完毕,山间的桃花纷繁落在画卷之上,一时竟然不知道是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即便王清流不懂画,也能看出这画着实不错,不过,这是什么颜料?王清流还想凑近观瞧观瞧。
“王兄的诗做的极好”
“哪里哪里,赵兄的画才是精妙”
两人就这么互相抬举了起来。
……
大家才学都是不错,时不时就有鸣县,达府诗作,最精彩的还要属王葫做的“
题桃花
二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
不及初开一朵鲜。
(题桃花
袁枚〔清代〕)”
许是喝了不少酒,或者另有别样愁,王葫的诗带着一点伤感。
这也许就是他不修边幅的原因所在吧。
众人继续烹茶,煮酒,继续吟诗作画,王清流却是没有那么洒脱,又卷了一树桃花,继续煮起了茶,美酒虽好也不能贪杯啊。
“不知王兄是王家哪一支的?往上数数,说不定咱还是一家呢?”王葫凑近也不客气端茶倒水一饮而尽说道。
“这倒是不知”王清流一愣,还真没问过。
文人最重传承,一般来说往上十几代,几十代都一清二楚,王清流从小木讷对于这方面也没有太多关注,觉醒文位以后,后世人的思维也没有往这方面想,所以王清流也不知道自己祖上出过什么名人,是什么名人之后。
毕竟古人总是说我乃……后人,对于这方面看的还是很重的,而王清流则是没有这样的情节,平常介绍时也没有觉得不妥。
王葫也没有吃惊,毕竟王姓是大姓,九国之中均有王姓后裔,所以有血脉遗存也不必大惊小怪。
王葫想的是王清流应该是血脉遗存,没有家谱族谱,其实不是的,王清流这一支王姓虽然不是伏牛镇的大姓,但是家里是有族谱的,以前应该辉煌过,回去得查一查,说不定还真沾亲带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