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扶摇九万里 作品

第903章 弃争御侮 守土护民

蓟城城头的积雪被战旗撕裂,公孙瓒手扶雉堞,望着城外蜿蜒的乌桓营帐。\w?e\i?q~u\b,o^o-k!.?c,o·m_界桥之战的伤痕尚未愈合,右肋的箭伤仍在隐隐作痛,但此刻他的目光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锐利——三天前,乌桓单于蹋顿亲率三万铁骑踏破渔阳郡,此刻正将蓟城围得水泄不通。

"将军!袁绍大军已过潞河!"严纲的铁枪重重杵在城砖上,震落一片霜雪。这位白马义从的副统领虽在界桥一役中身负重伤,却依然身姿挺拔,"若此时调回冀州防线的兵力,潞河必失!"

公孙瓒转身时,玄色披风扫过城墙上的箭孔。城下,百姓们正推着装满石块的木车穿梭,孩童们将收集的箭矢捆扎成束,就连老妪也在缝制麻布甲胄。他忽然想起半月前,自己率残部突破袁绍重围,踏入幽州时的场景——那些百姓举着残破的旌旗,眼里既有劫后余生的恐惧,也有对他的期盼。

"传令下去,调田楷部三万精锐即刻回援。"公孙瓒的声音如同冰棱,"告诉他们,幽州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流尽最后一滴血。"

严纲急步上前,铁枪在地面划出火星:"将军!与袁绍对峙三月,好不容易稳住潞河防线,此刻撤军..."

"袁绍要的是城池,乌桓要的是幽州人的命!"公孙瓒猛然抽出断剑,那是界桥之战时被麴义斩断的佩刀,"你可还记得渔阳郡守的密信?异族所过之处,连孩童都不放过!"他的目光扫过远处易京楼方向,那里的防御工事仍在昼夜赶工,却远远不及城外乌桓的营帐扩张得快。

当夜,三万骑兵踏着残月南下。公孙瓒站在城楼上,看着火把如赤龙般蜿蜒,耳边仿佛又响起界桥之战的鼓噪。那时的白马义从如流云般驰骋,如今却只剩疲惫的士卒与破损的战甲。但当他望见城中百姓自发点燃的烽火,望见严纲带领残部在城头竖起"公孙"大旗时,胸中的热血再次沸腾。·墈~书\君′ +冕^沸′阅!渎¢

三日后,乌桓的号角撕裂黎明。公孙瓒身披染血的银甲,腰间断剑折射着冷光。他身旁,严纲紧握铁枪,身后是从冀州撤回的将士,以及自发上城的青壮百姓。当蹋顿的战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公孙瓒振臂高呼:"幽州儿郎听令!今日,我们不为功名,只为身后万家灯火!"

战鼓轰鸣,白马义从残存的银甲在阳光下闪烁如星。公孙瓒望着天边即将破晓的曙光,想起年轻时单枪匹马击退乌桓的岁月。那时的他鲜衣怒马,如今却满身伤痕。但此刻,当他听见身后百姓的呐喊,望见严纲眼中燃烧的战意,忽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不是为了不败的神话,而是为了让这方土地上的炊烟,永不熄灭。

潞河后方的袁绍军大本营里,袁绍正用金丝镶玉的酒樽啜饮温酒。烛火在青铜博山炉上跳跃,将"公孙瓒急调田楷回幽州"的字迹映得忽明忽暗,酒液在樽中泛起细碎涟漪。

"诸位,公孙瓒弃守潞河防线,究竟是何图谋?"袁绍将竹简掷向铺满羊皮舆图的长案,青玉镇纸压住幽州地界,"乌桓铁骑压境在前,我军虎视于后,他竟抽调主力北返,这步棋..."话音未落,帐内已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