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绍性寡断 外宽内忌
在袁绍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有一层阴霾沉沉地压在众人头顶。袁绍面色沉郁,端坐在主位上,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缓缓将三个儿子此前提出的应对之策重新抛出,目光冷峻地扫过众人,沉声道:“如今局势紧迫,我儿袁谭、袁熙、袁尚各有见解,今日便让诸位再仔细分析分析,究竟该如何行事。”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冯纪率先站出,拱手力挺袁熙的主张:“主公,二公子所言极是,公孙瓒逃往并州,我军应趁势进取,一来剿灭公孙余孽,二来抵御异族,三来扩充疆土,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错过。”
许攸也不甘示弱,紧接着说道:“主公,三公子之策同样精妙。曹操如今势力坐大,竟敢违抗主公号令,若不加以惩戒,日后恐成大患。我军屯兵十万的文丑将军可直接进攻曹操,以彰显我袁家之威。”
然而,田丰和沮授却持有不同看法。田丰抚着胡须,缓缓说道:“主公,三位公子的见解皆有可取之处。当下局势复杂,无论进攻并州还是对付曹操,都需谨慎行事。贸然行动,恐有失算。”
沮授点头附和:“田兄所言甚是。依我之见,可先派遣使节前往辽东,与公孙度沟通,探清其意向。同时,在幽州边境屯兵,对公孙瓒形成施压之势,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潼关的文丑大军,可先转向洛阳函谷关进发。随后再与曹操进行商谈,此举意在敲打曹操。若曹操依旧一意孤行,我军便趁势攻打函谷关,占据战略要地,也可对曹操形成威慑。如此,既能避免过早与各方势力全面冲突,又能逐步掌握局势主动权。”
袁绍听了众人的分析,心中越发纠结。他深知,每一种策略都关乎袁家的兴衰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时间,他实在难以决断究竟该采纳何种方案。
思索良久,袁绍眉头紧皱,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沮授身上,缓缓问道:“沮先生,依你之见,此计当真可行?”
沮授拱手,神色坚定地说道:“主公,此计虽非万全之策,但在当前局势下,可进可退,不失为稳妥之举。既能争取和平解决的机会,又能在必要时以武力应对,还望主公三思。”
袁绍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厅内众人皆屏气凝神,等待着袁绍的最终决断,整个议事厅安静得落针可闻,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在袁绍内心深处,始终对马超耿耿于怀,一想到就这么放弃攻打长安,实在心有不甘,总觉得就此罢休太过便宜了马超。但面对当下复杂的局势,各方意见不一,他也只能暂且将此事搁置下来。
然而,时间一晃,五六天过去了。这期间,袁绍多次召集众人商议,可每次议事厅内都是争论不休,始终没能商量出一个令众人信服的决策。有人坚持先攻打并州的公孙瓒,以绝后患;有人主张立刻对曹操动手,打压其嚣张气焰;还有人觉得应该全力与马超争夺长安,恢复袁家威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让袁绍越发难以抉择,这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他在众多策略之间摇摆不定、无法果断拍板的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愈发紧迫,可袁绍依旧被困在这艰难的抉择之中,不知何去何从。直到私底下的谣言与舆论如潮水般在河北地区蔓延开来,传言马超已在凉州大展神威,将凉州境内的异族尽数驱赶出去,凉州已然被他平定。这个消息传来,众人越发觉得此时与马超死磕长安并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