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月东上 作品

第980章 三辅旧臣(第2页)

刘安世突然指向远处:&34;二位快看!&34;

一队巡城士兵正整齐走过,他们身着绛红色汉式戎装,持戟的姿势与未央宫旧卫如出一辙。更令人称奇的是,领头的军官见到老者们正在比量升斗,竟停下脚步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34;老丈们勿怪,&34;军官恭敬道,&34;刘将军有令,凡见查验度量衡者,必是心系汉制的贤士,当以礼相待。&34;

王隆的胡子激动得翘了起来:&34;这这位刘将军是何许人也?&34;

&34;乃更始帝麾下司隶校尉刘秀啊!&34;军官一脸崇敬,&34;这些日子洛阳城的一砖一瓦,可都是刘将军带着我们按汉制恢复的。&34;

三位老臣谢过军官,继续在城中游历。路过太学旧址时,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诵读声:&34;《诗》云:&39;济济多士,文王以宁。&39;&34;

&34;《礼记》!&34;刘安世如闻仙乐,拔腿就往里跑,差点被自己的衣摆绊倒。

太学内,几十个学子正跟随一位老博士诵读经典。最令人惊讶的是,讲堂上悬挂的竟是孝武皇帝亲题的&34;正谊明道&34;匾额——真品!

老博士见来了外人,停下授课。一问才知,这匾额是刘秀派人从长安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连带着还有半车《诗》《书》残简。

&34;刘将军说了,&34;老博士抹着眼泪道,&34;宁可少修一座宫殿,也要先把太学立起来。&34;

午后,三位老臣在城南一家食肆用膳。店家端上的竟是标准的汉制分餐——每人一案,菜不过三,酒不过爵。

&34;这黍米饭&34;王隆细细咀嚼,&34;是长安味啊!&34;

店家笑道:&34;老丈好舌头!这米是刘将军特意从关中运来的,说洛阳迁都大典,得让天下人记住汉家味道。&34;

正说着,街上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透过窗棂望去,只见数百工匠正在搬运建材,奇怪的是他们步伐一致,竟走出军队般的阵势。

&34;这是&34;

&34;回老丈,&34;店家解释道,&34;刘将军把工匠编成&39;左校&39;&39;右校&39;,说建都城如治军,要有章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