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7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二)
由于大明科举的录取率尤其是乡试的录取率是极低的,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生员都是难以通过乡试的,这种现象在东南尤为普遍,据沈鲤介绍,以前东南的生员,科场无望之后,是不愿意去参加朝廷的吏员考选的,而且在东南各州县,即便是想要考吏员,难度也比其他地方要大多了,毕竟东南文风鼎盛,即便是吏员的考选,也比其他地方要难得多,毕竟参加考试的生员数量庞大。
而且大部分的生员也不愿参加吏员考选,因为虽然朱载坖一直实施三途并进的政策,但是从实际前途来说,庶吉士最好,其次是进士,然后是举人,吏员出身的官员,能混到七品正印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所以很多生员也不愿参加吏员的考选。
而之前这些东南文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当师爷或者山人,但是这个出路也被朱载坖给砍断了,朱载坖眼里打击山人,对于那些到处晃荡,四方游食的所谓山人,朱载坖的一贯策略就是安排他们去哈密、大宁、辽东、缅甸甚至满剌加、淡马锡、倭国等地方再就业,对于聘请师爷等行为,朱载坖也严厉禁止,要求这些官员们亲力亲为,或者与佐贰官一道处理政务。
所以这帮人大多下岗了,他们下岗之后,自然对于朝廷,尤其是朱载坖这个皇帝是极为不满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之前有地位又有钱财的师爷工作,所以他们聚在一起,时常诋毁朝廷政策,甚至辱骂朱载坖这个皇帝,这些事情,沈鲤是有所耳闻的,因为这些不第的举子,他们没有生计,只能够给人当塾师等为生,和他们之前当师爷,前呼后拥,还有不少孝敬可拿的时候是完全不同了,他们怨恨朝廷和朱载坖,也是正常的。
但是朱翊釴不是这么想的,朱载坖可以不对这些事情有所反应,但是朱翊釴为人子,肯定是不能就这么算了的,朱翊釴当即要求东南地方有司和南京锦衣亲军严查这些言论,对于敢于诽谤君上的,一律予以严惩,当然,朱翊釴也发布告示,对于东南读书人出路问题,朱翊釴也会向朱载坖上疏反映的,但是不准非议圣上,否则必被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