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 作品

第1857章 西风渐来多异事(四)(第2页)

朱载坖在和礼部商量之后,将四书经义的考察数量减少,同时增加明法、明算科目的内容,将原本以经义八股作为录取的标准予以改革,之前八股文 “格律森严”,要求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俱全,股法未工是考官黜落举子的主要理由,朱载坖将策论作为朝廷取士的主要标准,加强实务能力。

之前的考试中,《四书》义、《五经》义考查的自然是士子对于儒家经典的记忆、理解,以及“八股文”的写作水平。第二场的试题类型较为多元,主要考察对性理和政治伦理的理解,以及测验对《大明律》等法律知识的掌握,而诏、诰、表、章重在进一步考察文学修辞和公文写作水平。第三场的策问,目的是考察士子对经学、历史和时务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可见,“八股”所依凭的《四书》义、《五经》义,因地位重要而放在首场,可以说对于考生的取中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现在朱载坖决定以策论为主,同时赋分分等考核,将经义在会试中的比例降低到三分之一以下,而策论的重要性提升。朱载坖明确发布诏令,要求在这次恩科中:“三场匀称,方许中式。”

原本想要以八股中式的举子,注定是要失望了,朱载坖和礼部都明确下达命令:要求考官阅卷、录取必须参取后场,以采实学,将八股之外的论、策成绩作为考量录取与否的重要因素。

首辅张居正则是上疏讨论了此事,张居正认为:三场以一人总阅,势必偏重初场。所以要采取多人阅卷,不仅能够杜绝情弊,要可以保证不因为八股影响后面的成绩。

朱载坖认为张居正的这个建议是很正确的,决定,第一场《四书》义、《五经》义考卷交付各自本经的考官,第二、三场的论、表、策等其他考卷则交由其他考官评阅。最后,由主考根据三个场次答卷的名次,决定考生的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