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3章 改变蓝家村

他是这么想的,可关红不是。

关红看着外头万里无云的晴空直犯愁:

“青峰,我知道你种它们的时候已经浇过定根水了。”

“可定根水是定根水,养菜的水是养菜的水。”

“要是再不浇水,只怕到了明天就得变成菜干。”

李青峰还想找个合适的理由劝说一番,却又听到关红继续说道,

“也不是我一个人要给地里的菜浇水,你去院子外头看看,大家都趁着这会儿太阳还没升起来赶紧给菜地浇水呢。”

“浇了水,地里的作物才能长起来。”

像是怕李青峰不相信,关红反手拉着他的胳膊走到院门口外。

一墙之隔的外头便是村庄。

袅袅炊烟,青青菜田。

五彩的衣裳,忙碌的身影。

村民们就如同关红说的那样,一人一根扁担,两只桶儿,满满当当的水,小心翼翼的步伐。

他们走在田间小道中,汗水与桶里的水一起挥洒在大地之上。

关红见青峰看愣,不由得笑道:

“这回你信了吧,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挑水浇菜这事我们早习惯了。”

“现在没了杨家人抢水,河道里的水还比从前多了不少呢。”

“而且咱家也方便,地块就在后院,只要从前院的水井摇水上来再挑去后院就能浇地了。”

“用不了多少力气,你放心。”

关红说完转身回去。

李青峰赶紧跟上,想阻止她,可关红却很执拗:

“哎呀,你别担心,我身体好着呢。”

“这几桶水我还是挑得起的。”

“你这忙活了好些天了,趁着这会儿有时间你就好好歇一歇。”

“挑水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

李青峰无可奈何,只能帮着外婆摇水,然后小心翼翼的跟在她身后往后山走去。

还别说,外婆年纪虽然大了,可因为从前一直在劳作吃苦的缘故,身体底子跟韧劲都远远的超出了常人。

后面再加上李青峰的神力治疗跟调理,她这身子看着跟五十岁的人也差不了多少。

等她把水挑到后山山脚处,李青峰就拿了长柄的水勺负责给菜苗一棵棵浇水。

关红见他做得熟络,便放下心来,又扭头回去挑第二担水。

祖孙两人就这样一人挑一人浇,忙活了小半天,总算是将后山的菜菜们都照料到了。

李青峰看着外婆那精神劲儿,心想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按照这小老太的执拗劲,往后随着小石头山的作物越来越多,只怕她一天到晚都在忙浇水这事。

可不让她浇水,她心里铁定会难受。

因为她不知道这些作物被浇了神力水。

她不知道这些作物不用浇水也可以存活。

她会担心,会难过。

看着自己种下去的作物在烈日下苦苦挣扎,但凡是个正常的庄稼人都会心疼得直抽抽。

所以,挑水浇灌不仅仅是庄稼人对作物的救赎,更是他们给自己的安慰。

李青峰四下看了看,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边的山基本上都是石头山。

再加上蓝家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缘故,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是吃水井里的水。

像绿水村那样用水管从山中引水回家,甚至独自占据一个泉眼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的。

给菜地浇水这事就更为复杂了。

绿水村只要依靠山里下来的水就能轻松完成浇灌。

也就是靠近白木村的那些田地因为要跟白木村共用水源一事引发过矛盾。

后来鹰嘴山能出水后,绿水村的村民们就再也没有为庄稼用水的事情烦恼过。

两相比较之下,这绿水村跟蓝家村还真是差距很大。

李青峰想着这些,忍不住走到了小石头山的高处。

举目四下望去,只见在这晨光微露的小山村里,处处都是繁忙的山民。

夏日的到来虽然让山民们褪去了厚重的衣裳,但同时也在他们心里裹上了浓郁的阴影。

大概是因为从前吃过太多苦,所以如今日子稍有好转后,大家就分外的珍惜。

从前都是要等到作物很缺水了,眼看着快不行了,才会从百忙之中抽空挑水浇地的他们,如今却是将挑水这项工作演变成了日常活动。

虽说他们的田地不是很多,但却是几乎将每一个藏着泥土的山旮旯都翻出来种上了作物。

先不说李青峰带回来的那些多年生蔬菜,光是他们自己早先种下的作物也有不少。

比如常见的南瓜苗、红薯叶、苦麦菜等等。

这些看似强壮的植物其实也是需要水的。

过分缺少水分会让它们的生长陷入停滞。

为了让这得来不易的好生活不退化,在这炊烟袅袅的静谧清晨里,蓝家村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为了挑水浇地而忙碌着。

他们伴随着清凉的山风挑着水桶担子颤颤巍巍的走在地埂边上。

这些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肌肉结实的汉子。

还有孩童背着书包跟在挑水的大人身后。

大人挑水到了地里浇地时,他们就在地头随便找个位置坐下。

打开书包,翻开书本。

朗朗读书声由此响起。

等大人把地里的作物浇透了,他们才合上书本,又背起大大的书包跟在大人身后离开了地块。

到了村道上,坐上大人的摩托车尾座,迎着风,向着阳,往远在几公里之外的学校出发。

山风吹乱了孩童们的头发,却怎么也吹不散他们坚毅的目光。

看着这一切,李青峰的目光也随之坚定起来。

他要改变蓝家村。

不仅仅是为蓝家村的村民们带来桃金娘的收益,他能做的还有很多!

回到家里,跟外婆以及两个孩子叮嘱几句后,他又去找到了蓝三旺。

首先他需要明确知道村民们不从山里拉水管引水入村的原因。

究竟是因为水管的价格昂贵,已经超出了村民们的腰包承受能力,还是因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