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爱二顺渝可 作品

第2120章 唐风年,你是否投降?(第2页)

富商、地主们点头如捣蒜,纷纷笑着说:“买买买。”

“全部买下都行!”

唐风年却没笑,接着问:“你们全买下,吃穿不愁,城内其他百姓怎么办?”

“听说米价是昨天的十倍,而且还在不停地上涨。”

“你们之中,有谁是米商?”

米商们顿时变成缩头乌龟,不敢主动站出来承认,心中忐忑不安,暗忖:难道知府大人要杀鸡儆猴?这可咋办?做官的,胃口忒大,这次如果不给他送几百两银子,他肯定不会放过我。真是雁过拔毛,哎!

唐风年用清明的目光一一扫视他们,铿锵有力地说:“为了守住大同府,阻止战乱,咱们必须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今日,我带头捐五百两银子,再加五百斗米,五百斗面粉。”

“银子用来买菜,再免费发给城内百姓。百姓太平,不起乱子,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另外,官府需要组织更多壮丁,弥补官差的不足,努力守住城门,不让造反的逆贼闯到城里来烧杀抢掠。”

“你们是否也愿意慷慨解囊?”

富商们和地主们一听这话,面面相觑,用眼神交流。

有的人不高兴,暗忖:官老爷果然露出狐狸尾巴了,就是为了要钱。

有的人暗忖:破财消灾,保命要紧,把钱捐一部分,以后还能再赚。

有个肥头大耳,挺着胖肚皮的富商率先举手表态:“知府大人,我捐四百五十两银子。”

恰好比唐风年捐的五百两少一点,他自以为这是给唐知府面子。

庄文杰拿着毛笔,在账簿上记下这笔捐款。

有人带头之后,捐银子的富商和地主一个接一个,如同破土而出的雨后春笋。

庄文杰越登记,就越兴奋,因为捐款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万两,还在继续增加。

他暗忖: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已经大大超过预期,唐风年拱手,向他们道谢,没有摆官架子,然后嗓门洪亮地说:“银子是你们捐的,你们有权监督。”

“另外,等胜利之后,本官上书皇上,一定写明各位的功劳,为你们申请朝廷的嘉奖。”

有些富商、地主喜出望外,连忙拱手回礼,趁机拍马屁。

有些富商、地主苦笑连连,觉得自己捐银子完全是被这官老爷给逼的,暗忖:土匪抢钱,狗官也是同一个德行……老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着这些人的面,唐风年又亲手写新告示。

告示上说:官府未雨绸缪,粮食储备充足,请城内的男女老少不必惊慌,不要哄抬物价。如果发现谁把东西卖得比昨天贵,就到官府检举揭发,官府必将严惩涨价者。另外,官府征召身强体壮的勇士,不限男女,共同保卫大同府,报酬包括免费菜蔬、米、面和银子。

告示写好之后,由官差拿去张贴,并且敲着铜锣,挨家挨户通知。

“还有这种好事?”

“真的吗?”

“身强体壮的勇士,不限男女?官差大哥,你看我行不行?”

官差今天特别累,口干舌燥地回答:“千真万确!想做勇士,就去官府门口排队。”

与此同时,城门外那些卖菜的庄稼人仰着脑袋,眼巴巴地看着一筐接一筐的菜被钩子吊上城楼,等过秤之后,很快竹筐又被钩子吊着,放下来,筐里多了一堆铜板。

他们高高兴兴地数铜板,发现几乎没吃亏,顿时觉得比平时卖菜更有趣。

一个个,喜笑颜开。

与此同时,由于地道狭窄又格外长,通行艰难,必须步行,朱大人带着下属、幕僚、家眷、护卫们好不容易才到达地道的出口,一个个灰头土脸。

地道的出口就在军营里。

朱大人作为大同总兵,回到军营就像回到家一样,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他立马派人去打探内城的情况。

得知城门紧闭,他丝毫不意外,然后气势汹汹地吩咐:“写讨伐檄文,老子要讨伐大同知府唐风年,他是卑鄙小人,是贪官污吏,是乱臣贼子。”

“老子要在大同府自立为王,再也不受狗屁朝廷和皇帝的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