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爷, 作品

第176章 事情闹大了!(第2页)

“不知道。”柳林诚实地回答,“但至少,他们现在有地方住,有饭吃,不用怕被抓去当祭品。这就比以前好。”他深吸一口气,关外的风带着麦香,“至于以后……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又过了半月,洛阳终于传来消息:陛下下旨,“暂设三州州牧,以安地方,待妖患平息,再议制度”。首当其冲的,便是并州、青州、东莱郡,柳林以“镇守北疆有功,清剿神器有力”为由,被封为“青州牧,兼领东莱郡事”,可自行任免官员,征收赋税,调动兵马。

消息传到青州关,百姓们自发张灯结彩,关外的流民也欢呼雀跃,连十二鬼将脸上的面具,似乎都柔和了几分。

柳林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欢庆的人群,手里捏着那枚刻着“州牧”二字的铜印。印很沉,压得指节发酸,像压着无数人的期盼和算计。

叶龙武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壶酒:“现在满意了?”

柳林仰头饮尽,酒液辛辣,却让他灵台更清:“满意?这才刚开始。”他看向洛阳的方向,那里的迷雾虽未散尽,却已露出一丝缝隙,“曹太监还在,神器的根还没除,妖族的账还没算……但至少,我们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了和他们抗衡的资本。”

城楼下,周媚儿正在教孩子们识字,刘武在清点粮草,十二鬼将在操练新兵,叶龙武的膜翼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映得那枚州牧铜印,也多了几分温度。

柳林知道,天下的乱局才刚刚拉开序幕,世家的野心,朝廷的反扑,妖族的观望,都还在暗处窥伺。但他不再是那个孤军奋战的守关将军了。

他有了土地,有了兵马,有了“仁义道德”的旗帜,更有了一群愿意跟着他,在这乱世里劈开一条生路的人。

至于那些税收,那些争吵,那些藏在“州牧制度”背后的算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有能力,把那些曾经只能藏在心里的“公道”,一点点变成现实。

又过了一个月。

青州牧府的书房里,柳林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地图上,洛阳周边的郡县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京畿禁军的布防——这是十二鬼将冒死从曹太监的书房里偷出来的,上面还沾着淡淡的黑雾气息。“添火,就得往最旺的地方添。”柳林指尖敲在“洛阳粮仓”四个字上,那里是京畿禁军的命脉,也是曹太监挪用军饷的铁证。他抬头看向叶龙武,眼底闪着锐利的光,“你说,要是洛阳的百姓突然发现,禁军的粮仓里,堆的不是粮食,是给妖兵准备的‘魂罐’,会怎么样?”

叶龙武的骨鞭猛地绷紧,左脸颊的触须兴奋地晃动:“会炸锅。洛阳的世家本就对曹太监不满,百姓再一闹,陛下想保他都难。”他的兽爪在地上抓出浅浅的痕,“但洛阳防卫森严,我们的人进不去。”

“不用我们的人。”柳林从袖中抽出一封密信,上面盖着荆州世家的印,“让张御史把这东西‘不小心’掉在洛阳街头——里面是曹太监用禁军粮饷买通妖族的账本,还有粮仓的布防图。”他冷笑一声,“世家想坐收渔利,就得让他们出点力。张御史的门生遍布洛阳,有的是办法把消息传出去。”

周媚儿端着药碗走进来,药是给叶龙武压制雾煞用的,黑色的药汁里飘着几片三芒草的叶子。“将军,这么做会不会太险?要是被朝廷抓到把柄……”

“险才有效。”柳林接过药碗,递给叶龙武,“朝廷现在就像个漏了底的锅,稍微晃一晃,里面的脏东西就全出来了。”他看向窗外,青州关的百姓正在春耕,田埂上插着的“柳”字旗在风中招展,“你以为世家真的甘心听我号令?他们不过是等着看我和朝廷两败俱伤。我偏要让他们知道,这火,谁都躲不掉。”

三日后,洛阳城炸开了锅。

先是城西的贫民窟里,有人捡到了“曹太监的账本”,墨迹未干,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光是上个月,就挪用了三万石军粮,换成了五十个装满童魂的“魂罐”,送进了洛阳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