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六十六章(第2页)
要是他也能及格开启神器就好了。
也不知道这回会考什么,徐光启、李之藻应该没问题的吧?两人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徐光启更是涉猎颇多,博学多闻,文采出众。
……
模拟考场外
被朱由检寄以厚望的徐光启、李之藻二人也在猜测这回会考什么。
二人都与传教士利玛窦交往甚深,又都入了天主教,在朝堂上也不存在竞争关系,且两人都不满于朝廷取士空谈理想的现状,他们渴望富国强兵,改变大明的颓势,再现往日盛世。
所以两人遇到利玛窦堪称一拍即合,来往日益密切,两人的交情也日渐亲密。
这次在考场外看到对方,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徐光启拉着李之藻,“振之,依你看,这次会考什么?莫非要考天文?”
他们都擅长的就是天文和数科。
李之藻也不是很确定,对徐光启道:“咱们问一问在场的前辈们不就知道了吗?”
已知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大明之后就是清朝,而且当今圣上之后就不见有明皇帝了,那么极有可能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就是当今圣上。
所以……除去辫子头的清朝人,在场的应该都是前辈。
徐光启当然没意见,“也好。”
两人在场上环顾一圈,目光落在最年轻的李淳风身上。
年轻人,应该很好套话吧?
至于对年轻人自称晚辈会不好意思,不存在的,混迹官场多年,没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在明末的官场上根本无法生存,更别说进内阁了。
再说了,对方虽然年轻,但确实是前辈没错,一看那身打扮,就知道是唐朝人士,称一声“前辈”是应该的。
于是,李淳风被两个比他爹还老的文士称为“前辈”,而对方则是一口一个晚辈。
李淳风:“???”
“二位不必客气,”李淳风连连摆手,“在下李淳风,大唐贞观人士。”
话落,就见那两位极具风骨的老年文士对视一眼,似乎在交流什么,李淳风:“??”有什么话不可以当面说吗?
徐光启:李淳风也精通天文、历算来着。
李之藻:不仅如此,他还精通阴阳、道家之说。不过我们都不会这个,应该可以排除了。
徐光启:再问几个人?
李之藻:可。
……
作者有话要说
[1]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感谢在2024-05-1923:57:37~2024-05-2023:5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金玉满堂、麦兜兜20瓶;半夏微凉、不知道叫啥10瓶;姜玵6瓶;一小仙、梨上黎、提贝兰5瓶;追风少年4瓶;陈小喵、彭格列一世2瓶;月神降临、江曦、许家夫人、summer、楼谷藕田、柒颂、时月、、沉舟侧畔、乌奇奇、叶芷柔、d127、打酱油的路人、润玉、烨儿、墨笔还魂、大胸男妈妈yyds、_lihui_、月生沧海、鲸卿、exi~chyx、luta、大福、慕雪、天道好轮回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宋神宗位面
赵顼震惊地看着天幕里的沈括,期间还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朕记得沈括是嘉祐八年的进士?”
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回道:“禀官家,沈知州确实是嘉祐八年的进士。”
赵顼表情顿时微妙起来,虽然嘉祐八年二月起仁宗就重病不起,于三月二十九日驾崩于东京福宁殿,但这个时间也是春闱期间,春闱过后就是殿试。
理论上来说沈括是在仁宗在位期间中的举人,在他父皇英宗朝进行的殿试,进士及第,算是英宗朝的进士。
可是新帝登基通常依然属于仁宗朝。
仁宗朝的臣子未免也太多了些,前有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王安石、司马光……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沈括,名将里还有个狄青。
这人数未免也太多了吧?大宋能上去的臣子大半都是仁宗朝的,他们这些朝代就不能出几个吗?
哪怕现在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甚至沈括都是他的臣子,赵顼也忍不住碎碎念。
搞得好像是只有仁宗慧眼识英雄一样。
赵顼碎碎念完,转头问中书舍人,“仁宗朝的大臣还有哪些?”
不行就都调回京吧,省得他每天都要下诏把人调回来。
本来朝臣们都没有往这上面想到,赵顼提出后,众人便不自觉地往这上面想,这一想便一发不可收拾。
可不就是嘛!太祖太.宗真宗时也是人才济济啊,寇準、丁谓、吕蒙正等人不都是太宗真宗朝的吗,虽说有人结局可能不太好,但好歹执宰辅政过,比起晏殊苏辙等人可有名多了。
要说写诗,寇準他们也写了不少诗啊。
自从唐玄宗将诗词定为科举必考的科目,考过科举的谁不会写诗啊?没写过几首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要考科举。
怎么就只有仁宗朝的那几个能上去?
要知道,仁宗都没能上去呢,也不知道仁宗朝的进士怎么回事,一个接着一个的上。
怪哉怪哉。
也不知仁宗见了是什么感受,臣子是扎堆上,官家只能看着。
汉安帝位面
邓绥眸光微动,手不自觉地攥紧,随后又缓缓松开。
张衡是她用公车请入朝的,也是在她的支持下发明了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等物,朝中不少人都说这些是淫巧之物,旁门左道,是她鼓励并支持张衡完成。
自从上次在天幕里看到了无人喷洒机,她更坚信了自己的想法,或许倾尽大汉的国力也做不出卷子上的无人喷射机,但若改进张衡发明出的独飞木雕,或许可以做出功能类似的喷洒机。
她看得出的无人喷洒机是同一原理。
那么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就算不能达到无人喷洒机的高度,也不会比现在更差才是。
张衡能被后世这么多人尊敬,便足以说明她没有看错人。
大汉如今是什么情况,张衡心里应该很清楚,否则也不会拒绝入朝为官了。
明明永元年间(89年-105年),张衡就被推举为孝廉,却几次拒绝了公府的征召。若说他无心仕途,之后又在南阳主簿任上殚精竭思十年,作出《二京赋》这样的著作,讽刺承平日久后王侯公卿过度奢靡。
他或许不在乎仕途,但定是想为民为国做一番事业。
所以永初五年,各地发生蝗灾,她让各郡县举荐贤才,并且派公车把举荐的贤才接到洛阳时,张衡没有同往常一样拒绝,而是同意了朝廷此次的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