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一百零一(第2页)

当然也有看气的,比如c考场的曹操。

曹操看着卷子上那道《三国演义》“孔明草船借箭9()_[(.)]9╳9♀?♀?9()?()”

“周瑜打黄盖()?()”

的题目,脸色一点点沉了下来。

虽然他很清楚的知道这道题选赤壁之战。

但……还是好气哦!看一次气一次的程度!

一看到这道题,他就想起书里提到的《三国演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草船借箭,他在语文书里看到过。

里面的孔明料事如神,智计百出,心胸宽广,谦逊有礼;周瑜虽有些嫉贤妒能,却也不失足智多谋;黄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只有他被写成了一个谨慎多疑、狠毒、奸诈的小人。

看得他两眼一黑,大骂明人罗贯中。

想到这样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现在居然还出现在了卷子上!

曹操:罗贯中¥#%&*(脏话)

同为《三国演义》受害者的还有周瑜,同样在c考场,和曹操离得也不远。

看到这道题,周瑜嘴角微微一抽,他没有打黄盖!

d考场

赵匡胤望着熟悉的考场,熟悉的监考老师,以及熟悉的——不会做的卷子,心里默默淌泪。

考到现在依旧没及格的皇帝……好吧,这个考场都是上回没有及格的,而且除了个别皇帝其他门及格了,其他皇帝也和他一样。

但他不甘心啊,再说了和差的比,不是间接承认自己也差吗?

今天也是想及格的一天。

可是……卷子好难。

赵普他们给他分析过,历史应该是最好及格的一门,宋后面的朝代并不多,掌握前面的史籍,考及格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这些天一直苦读前朝史书。

然而——

卷子上前朝的部分,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而且有的前朝,他这个后面朝代的人都做不出来。

比如问下面属于历史史事的是——

a.《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草船借箭”

b.

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_[(.)]???+?+??()?(),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

前三个选项说的都是宋朝之前的事()?(),

但他真的选不出来。

他甚至觉得应该选择最后一个()?(),

因为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神女就提到过这点。

但b似乎也是对的()?(),

c的话细细一想,好像也有道理。a的《三国演义》是什么他没看过,一时也下不了定论。

啊啊啊,补考为什么这么难?

这么多宋之后的题目,他哪里会啊?

他还不能摆烂,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作答,因为如果这次补考没过,下次还能不能补考他心里也没底。

这次,赵构那几个不肖子孙就没能补考。

想到这里,赵匡胤抹了一把汗,继续埋头奋斗。

过了两刻钟,赵匡胤抬头看了眼时间,心中不由呐喊一句——赵宋的臣子们,朕需要你们。

就没有送书给朕的吗?

就像岳飞被送书一样。

朕也需要啊。

赵匡胤一边写,一边念叨,就在这时,前排有人动了。

赵匡胤茫然抬头:“???”发生了什么?

只见一道玄色身影将自己手中的卷子递给讲台上的神女,然后缓缓走出考场。

走…走了。

赵匡胤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盯着那道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收回目光。

随后下意识地看向挂在墙上的挂钟——确实没到时间。

卧槽!始皇帝提前交卷!!!

提前交卷!!

赵匡胤低头看了眼自己还有好多没写的卷子,狠狠羡慕了,心里的眼泪再次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