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一百零三(第2页)

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才更加慎重对待这次考试。

不慎重不行啊,同考场的都是李斯、萧何、张良、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这种级别,这也就罢了,还有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史学大家,稍微考差点就只能去倒数了。

虽然没这些人考得好不冤枉,但……谁会乐意承认自己不如人呢。

尤其天幕还是古今未所有人都能看得到,不仅在当朝丢人,还要在未来丢人。

他们不想丢人,只能努力写写写,争取多考几分,成绩能靠前一点。

呜呜,又是想去f考场的一次考试。

卷王们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卷王一号诸葛亮写完后,不放心又多写了一种答案。

他也摸不准题目的材料到底想表达什么,依他所看,材料一中的杜甫诗写的应该是忆往昔盛世,借以表达对当下的不满;

周匡物的《及第迟》想表达的应该是科举考试的残酷,数人科举,却只有二十二人名字香。王建的《凉州行》写的是蕃人学习汉人习俗……

八竿子打不着,却要问反应了大唐时期的社会现象。

还有材料二,陆游的《示儿L》之前语文考试中就有出现过,很明显就是表达诗人一生心愿无法实现,只能带着满腔的悲慨和遗憾离世,死之前仍旧念着收复故土完成统一。

这个他深有同感,非常能理解。

至于王安石的《元日》就和陆游的《示儿L》、方间的《忆我二首各二十韵》就格格不入了,元日写的是盛世,后面的两首可都是写山河破碎,怀念故土。

和材料一的二首诗一样,

也问大宋时期的社会现象。

他已经写了两种答案了,感觉都不大对。

难道还要再写第二种吗?

快没位置了,诸葛微微蹙眉。

靠后排的苏轼一边拿着笔,一边皱眉,他其实挺喜欢f考场的,怎么这回不在f考场了呢。

C考场太卷了。

他的左边是王安石,右边是弟弟苏辙,两个人考试过程中几乎没有抬过头。

偶尔抬一次头被他看见,他好心打招呼,王安石还对他皱眉,弟弟也是一脸催促他答题。

苏轼:“……”想回f考场。

f考场氛围多好啊,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

被人羡慕的f考场

韩信眼神呆滞,这道题书上有吗?他怎么没见过?

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A.成吉思汗B.阿保机C.阿骨打d.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不是12世纪的吗?韩信一脸纠结。

算了,就选一个在书中出现最多的名字吧,就是你了成吉思汗!

韩信写下答案,视线往下移,然后眼神再次呆滞。

这些题书里明明都没有提过,就算提过也没有答案,让他怎么答嘛。

道德与法治好难,历史也好难,他什么时候能及格啊。

韩信:灬??灬

算了,反正也不会,就选熟悉的答案吧。

韩信咔咔一通写,终于在考试结束前写满了整张卷子。

写完后,韩信有点心虚,这次考试,f考场少了好多人,项羽也没来,他不会垫底吧?

还是检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