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一些关于未来的问题(2)(第2页)
“跟我们明阳现在面临的清理整顿、产业转型、劳动力安置等情况,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陆江河赞许地看了沈文静一眼,然后对蒋泽涛说道:“你猜的没错。我确实是这个打算。”
他语气加重了几分,“等这次全县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开完,摸清了县里这些老板的心思和底牌,我就准备带队,亲自去珠三角那边实地看一看,取取经。”
他目光变得深邃,“如果这次考察顺利,不出意外的话,明阳未来几年的工业发展、招商引资,乃至城市规划的大方向,多半就要参考珠三角的模式来走了。当然,不是照搬,而是结合我们明阳的实际,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这话掷地有声,几乎是给明阳未来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而,一直安静听着的刘爱璐,却在此时轻轻蹙起了眉头,她放下筷子,有些迟疑地开口:“陆县长,珠三角模式虽好,但……我们是不是也得考虑实际差异?”
她看向陆江河,语气带着一丝担忧:“珠三角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毗邻港澳,有天然良港,那是我们明阳怎么也比不了的。”
“我们是内陆县,交通、物流成本天然就高一截,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差很多。完全以那边为模板,会不会有点……水土不服?是不是找一个跟我们条件更接近的内陆城市,比如中西部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工业城市来对标,风险会更小,也更稳妥一些?”
刘爱璐的话,代表了一种更谨慎、更注重现实制约的思路,也是体制内常见的稳健派观点。
陆江河还没来得及回应,蒋泽涛已经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伸手拍了拍刘爱璐的胳膊,带着几分戏谑。
“爱璐啊,你这脑筋有时候就是太……太按部就班了!”
他摇摇头,“谁说要照搬照抄了?陆哥说的是模板,是参考!你以为是小学生抄作业啊,一字不改?”
蒋泽涛转过头,看向陆江河,然后用更专业的口吻分析道。
“陆哥的意思,我看是学珠三角的那个‘魂’,而不是那个‘形’!珠三角强,不光强在港口!他们是怎么把那些乱七八糟、污染严重的小厂子,一步步引导、规范,甚至逼着它们升级换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