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6章 入土为安(第2页)

最后一次路祭在墓园门口举行,礼官诵读祭文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仪式毕,那些关系较远的送葬人员被引向旁边的大宅休息。

那宅子黄墙灰瓦,飞檐翘角,竟比长安城里一般官员的府邸还要气派。段晓棠想起先前范成明说的,吴岭下葬后,陈锋要辞去王府官职,来这里守墓。

段晓棠扼腕一遭陈锋的命运,吴越看起来并不像是对老臣赶尽杀绝的人,从并州到长安这一路,都对陈锋表现颇为信重。

而且吴越手下的“私人”并不多,犯不着急吼吼地让人腾出位置。那样做,吃相太难看了。

在段晓棠的理解中,守墓该是在坟前搭个茅草棚,四面漏风,日夜对着孤坟,再好的身子也得熬垮。却没想到,竟是住进这样一座豪华大宅里。

吴越事务繁多,显然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有事没事就去拍吴岭的棺材板说话。

陈锋一人独大,这样的退休生活,实在令人羡慕。

以时人侍主的观念,陈锋此举忠义,生前身后名都有了,百年之后,还能分润王府的香火。

灵车被缓缓推入墓园深处,段晓棠忽然明白,这一路的哭声与脚步,不仅是送吴岭归土,更是让活着的人,在这场漫长的告别里,慢慢接受那个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掌兵王爷,真的回不来了。

高阳原的墓园经营了两代人,段晓棠原以为坟茔不会太多,走进去才发现自己想浅了。

河间王府的墓园极大,比之现代的公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岭的妻妾儿女大多葬在这里,吴越行七,并不意味着吴岭只有七个孩子,他只是活到叙齿的第七个孩子。

更远处,还有些王府属官、仆婢的陪葬墓,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倒像是王府的后院,只是换了种方式聚在一处。

她看见有些大墓旁边,堆着小小的土包,没有立碑,连块像样的石头都没有,轻轻拉了拉范成明的袖子,低声问:“那些小土包是什么?”

范成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声音沉了沉,“王府夭折的王子王孙。”

顿了顿,补充道,“小孩子走得早,按规矩就依傍在父母墓边,不立碑不记名,安安静静地陪着便是。”

段晓棠心里一动,望着那些不起眼的小土包,忽然觉得鼻子发酸。原来这气派的墓园里,藏着这么多没能长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