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临江电视问政(第2页)

“好的市长,我马上派人去找。”

卜思雨连忙表态,挂断电话后,他说道:“书记,市长似乎有急事找你。”

“我知道什么事,等今天晚上电视问政结束后我再联系他,现在不宜出面。”

江一鸣说道:“走,到

卜思雨带着江一鸣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走访了几户贫困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看到很多农户家里还有蜡烛,江一鸣询问道:“我们这里经常停电吗?”

“是的书记,因为这边是山区,电网设施老旧,经常断电,再加上天气变冷,用电量增加,而我们的供电量有限,就经常会限电。”

卜思雨惭愧的说道:“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目前只是有了想法,还没有来得及实施。”

“说说思路。”

江一鸣就喜欢发现问题,又能提供解决方案的干部。

否则什么事都由他来解决,还要其他干部做什么?

“我们县有一条河流,每年雨季时流量非常大,倘若能够建设一座水电站,不仅能解决供电问题,还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卜思雨说道:“我们县在梅雨季节,雨量是充足的,但在其他月份,却降雨量不多,导致农业灌溉困难,影响作物产量。若能利用河流建水电站,储存雨季水源,全年供电供水无忧,既造福百姓,又促进经济发展。”

“你这个思路非常好。”

江一鸣说道:“我刚才随着你转了一圈,我们宁山县也是以药材、水果和茶叶为主,而且你们的茶叶和药材占大头,如果解决水资源问题,可以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我是非常支持建设水电站的。”

“说说存在的困难。”

江一鸣知道,如果没有困难,这个项目早就启动了。

“书记,核心点就是缺钱。我们之前调研过,一旦建设水电站,低洼处的村庄都要搬走,涉及五个村子一千多户人员。搬迁安置费用高昂,再加上水电站建设成本,初步估算需上亿元资金。县财政无力承担,向上级申请又屡遭搁浅,导致项目一直未能启动。”

卜思雨说道:“当然,资金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之前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我当时想的是,先启动搬迁工作,一边搬迁,一边向市里争取项目,否则市里同意了,我们搬迁工作却来不及做了,就又要消耗很长时间,尤其是山区村民思想固化,不愿意舍弃自己的家园。如果不耐心做工作,恐怕他们是不会搬迁的。”

“资金确实是老大难问题。”

江一鸣背着手,站在山坡上看向远处。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钱,没有钱,什么都别想干。而让他们再继续贷款发展,恐怕也难以为继。

但市里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不可能处处都让市里拿钱,市里也承受不起。

“资金市里恐怕拿不出来多少,主要还是靠你们自己。”

江一鸣说道:“不过,市里可以给政策。这个水电站就由你们县里成立一个公司,由县城投公司负责筹集资金,既可以贷款,也可以拉你们县那些富商投资。你们自己商定利益分配方案,要知道,水电站项目可是个好项目,只要建好了,就等着收钱了。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投资的,市里到时会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不过,无论如何,县城投一定要占大股,确保项目主导权。并且约定分成年限,在确保相关股东利益的同时,也要在合适的时间收归国有。”

“书记,您提供的思路我们也想过了,由于县政府的公信力在以往屡次受挫,民间资本对政府项目信心不足,担心政府政策多变,或者政府再次失信,所以他们宁愿观望也不愿冒险投资。”

卜思雨满脸的尴尬道。

“我明白了,就让市城投担保和背书吧,你们一定要通过此项目尽快扭转你们县的不良形象。”

“书记放心,我们正在酝酿人事问题,只要选拔了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新干部,就能重塑政府公信力。”

卜思雨信心满满道。

市委书记亲自关注的项目,他相信一定能够落实。

“好,我同意你之前提出的两条腿走路,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启动搬迁工作,搬迁工作需细致入微,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不要把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搞成民怨沸腾的事情。同时把方案再优化一下,报到有关部门那里审批。”

江一鸣说道:“我会实时跟进,加快推动水电站项目建设。”

他之所以同意建设水电站,是因为之前就有不少干部向他提出过,大力推动药材种植具有很大的风险。

倘若是市场波动,还能通过大量存储,等到价格合适了再销售。

如果是因为气候异常导致减产,那就无计可施。比如最常见的干旱天灾。

根据他的了解,每年缺水的月份占比还是很高的,有多个年份属于干旱年份,导致了农业大面积减产,农民收入锐减。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灌溉问题,还能为农业提供稳定水源,降低干旱风险,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水电站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宁山县属于红山县的上游,上游把水留住了,下游就有机会得到水了。宁山县的水电站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惠及下游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之前农业局提出大力发展二十万亩药材的目标,他还是有些担忧的,但现在他的信心更足了。

另一方面,宁山县缺电的现象很严重,水电站一旦建成,不仅能解决当地用电需求,还能通过电力输出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因此提升,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江一鸣深知,水电站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民心所向。

到了六点半,临江市第一期电视问政正式开始。

主持人陈佳宁,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女主持人,浑身散发着朝气,她沉稳的主持风格根本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陈佳宁微笑道:“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临江市第一期电视问政。今晚我们将聚焦民生热点,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临江市委副书记刘高、市纪委书记葛胜武、市委宣传部部长闻竹语以及市直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等。首先,请市委副书记刘高同志为电视问政的开办致辞。”

刘高走上台,说道:“本来这个致辞是江书记亲自来的,但他下乡调研还没赶回来,就由我来代表他致辞。想必大家对电视问政并不陌生,我们的江书记在义阳市年多,不仅在东江省有多个市县区开办了电视问政,其他省份也在纷纷效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电视问政不仅提升了政府透明度,还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推动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江书记深知其重要性,常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番电视问政正是践行此理念。所以,他一到临江市,就要求相关部门立即筹备电视问政,确保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所以,电视问政就应运而生了,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临江市的进步与发展。我就讲这么多,话筒还是交给主持人,谢谢!”

啪啪啪!

刘高的致辞简短而富有感染力,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陈佳宁微笑点头,接过话筒:“感谢刘高书记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我们进入电视问政环节,第一环节,请看大屏幕。”

视频播放内容为:在田州区渭阳河段,缓缓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一条小船行驶在宽约十多米的河道上,从上而下,突然,河水变得湍急,前面的河道也变得狭窄。

小船上的人骂骂咧咧道:“好好的河道,折腾成了这样,现在还是枯水季,河道就显得有些拥挤,到了明年的丰水期,还不知道会什么样子呢。”

这时,镜头转向了河道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只见延伸出来的一部分河道上是一座二十多层的高楼,高楼占据了河道的一半宽度,显得格外突兀。河水的冲刷使得高楼地基裸露,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