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鬼神之说也未尝没有可取之处(第3页)
高丽王听了赵光祖的建议,不免眼前一亮。
他可是记得,卞学道说过,要想尽快集齐赐福所需的香火之力,除了要修建祭坛,更重要的,还是呼吁百姓诚心参拜。
若是按赵光祖的方法去执行,效果绝对喜人。
见高丽王已经有些意动,赵光祖趁热打铁道:“另外,臣要是没记错的话,王上近来命工部于王都内修建九处祭坛?”
“不错,卞爱卿说了,九为道家极数,一大把小九处祭坛,应以九宫格局布置,方能最大程度的汲取十方香火。”高丽王侃侃而谈。
赵光祖微微颔首:“臣对中原道家典籍的了解程度,想来是比不过得神明眷顾赐福的卞大人。”
“不过臣虽做不到上达天听,却能够下体民情。”
高丽王一愣,还不明白赵光祖想说什么,就听后者继续说道:“王上,既然有神灵赐福,修建祭坛自无不妥之处,但国库空虚,怕是没钱结清工人的尾款,木料石料的钱,也要拖到明年才能付清。”
“王上不妨以己度人,试想一下,若大王是工人,心中对于神明是感恩多于怨恨,还是怨恨多于感恩?”
“若是祭祀当日,神明再次显灵,固然卞大人有能力让这些人嘴上不敢瞎说,可他们心中想来也是带着怨恨的,如若神明有所察觉,只怕......”
赵光祖没继续说下去。
但高丽王的表情已经变了。
要真是那样的话,神灵不怪罪他都是好的了,还想要赐福?
想屁吃去吧!
至于抱着侥幸心理,去赌神灵不能洞察人心......赌你二大爷!
那可是神明!
不说全知全能,但总不至于连洞察人心这种小把戏都不会吧?
正当高丽王想着的时候,忽地一阵风从窗外吹了进来,随后就听身后‘嗡’的一声。
高丽王回过头去,就见普贤真人像低垂的眼眸闪烁了一下。
冥冥中,似有声音在耳边回荡。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高丽王揉了揉眼睛,可当他再次看去的时候,普贤真人像又仿佛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他不由得朝身边的两人问道:“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没有?”
大太监试探开口:“奴婢似乎听到了普贤真人在说人心所向......”
“天命可知。”
赵光祖补上了后面半句。
高丽王表情先是一惊,随后转为狂喜。
不是错觉,神明真的显灵了!
高丽王连忙朝着神像跪拜,大太监和赵光祖也有样学样。
过了好半晌。
高丽王重新抬起头来,看向赵光祖道:“赵爱卿,你的提议孤王答应了,回去后,重新拟定一个折子,将章程明细写出来,明日早朝时交给我。”
“是!”赵光祖恭敬行了一礼。
说完转身就走。
至于李梦龙的事情,他并不准备提及。
一来是神明刚刚显灵,他现在找王上给冲撞过普贤真人像的李梦龙求情,只会适得其反,倒不如不说。
二来李梦龙的事情,他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那些贪官污吏可以靠着议罪银洗脱罪名,重新做人,那他也可以用议罪银制度,来帮李梦龙折罪,哪怕以后当不成官,可至少不会被贬为奴籍,足够给李翰林个交代了。
吩咐个下人去李翰林府上报平安,赵光祖便一头钻进了书房,重新拟定自己突发奇想的议罪银制度。
这制度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好。
虽说能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但同时,也会让那些贪官污吏变得肆无忌惮,长此以往,若无变革,对王朝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但赵光祖别无选择,若不推行此法,怕是他连一个勋旧派官员的爵位都削不掉,长久以往,或许高丽王朝都撑不到被议罪银制度拖垮的那一天。
终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况且,赵光祖也不是没有补救措施。
今日神明显灵,就给了他新的灵感。
同时,也让他的脑海之中,崩出了一个新的念头:“鬼神之说也未尝没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