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发兵高丽(第3页)
最基本的体现,就在于火炮开路。
若是如此,无论高丽利用复杂的山林地貌,布置多少的伏兵,最终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伏兵因为复杂的地形,很难逃出火炮的打击范围,最终全军覆没。
而高丽国,本就在兵力方面存在极大的劣势。
十几万良莠不齐的将士,已是举国之力,若是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只会加速高丽国的灭亡。
傅采林不是蠢人,必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乍一看此战高丽国的优势在于地利、人和,想要延缓落败的速度,就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
可实际上,高丽的优势有且只有一点。
那就是领兵的人是傅采林。
而傅采林的优势,则在于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以及奕剑术赋予的统筹全局的本领。
更具体一些,就是傅采林可以同时统御十几万兵力,并同时以十几万人结阵。
这么说或许还看不出什么。
简单举个例子好了。
从前有一则歇后语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就是说,从前,刘邦突发奇想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回答:“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这一则故事虽然简短,可却值得人深思。
乍一看,能看出韩信的傲,别人只能统兵十万,他却自负上不封顶。
但实际上,他说刘邦能统兵十万,当真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吗?
请你细想一下,古往今来,统兵能力能达十万人的将领能有几位?
十万,已是天才的极限。
只有极少数足以千古流芳的‘兵神’、‘兵仙’才能指挥调度超出这个极限的将士,而不不会使军队调度显得臃肿、笨拙。
若是再将军阵的存在带入。
韩信话的意思,就变成了:主公最多以十万人结阵,而如臂使指,我则多多益善。
军阵并非是人越多越好,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将领,都只能驾驭五万将士,发挥出宗师中期以上的实力。
只有极少数将领,才具备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发挥出宗师后期乃至以上的势力。
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军阵,固然达不到大宗师的水准。
但每多一万兵卒,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都会增长两成。
而傅采林,虽说达不到韩信数十万人结阵的能力,却也足以完美支配十余万人。
这是即便朱无视都不具备的能力。
再加上他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几乎可以做到大宗师之下无敌的程度。
这才是傅采林此战最大的依仗。
“是末将愚钝。”那最先发笑的将领,听完后,羞愧地地下了头。
铁胆神侯这时才笑了笑:“也不怪你,任谁也很难想到,国力孱弱的高丽,唯一的胜算竟是正面交锋。”
“怕是高丽本国的将领,都不能理解。”
事实上,的确如此。
在高丽群臣得知傅采林非但没有借助地利优势据守,反而是把敌军放了进来,都表示非常不理解。
有几个性格莽撞地士林派残党,更是直接在朝会上抨击傅采林狼子野心,称对方想要卖国求荣。
结果,这几位开口的士林派残党,彻底步了士林派官员的后尘。
被一撸到底,贬为奴籍,后代子孙,永不录用。
不过,虽说这几位官员被责罚了。
却也只是因为高丽王担心傅采林撂挑子不干,而不是他真的理解了对方的做法。
毕竟,在高丽王看来,傅采林身为宗师圆满的高手,无论去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被人当做神一样供奉。
但他不行,只有高丽王朝存在,他才是高丽王,他才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
为开解高丽王,是夜,卞学道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