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常月伴 作品

第1020章 以倭制夷(第2页)

哪怕是余下的士兵再不济,也不至于被一百来号人从沿海地区打到王都。

可问题是,这次倭寇足有万人。

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据高丽王的了解,东瀛如今正处于内乱阶段,总共能划分出几十个国家。

千余人的战争,已算得上是大型战役。

万人,已是一个大诸侯国的全部兵力。难不成是哪个大诸侯在本土混不下去了,举国下海?

不过不管这股数量庞大的倭寇究竟是何来历,他们已威胁到他的性命,这是不争的事实。

卞学道听完了宫廷侍卫的讲述,眉头亦紧锁起来。

万人倭寇,不考虑整体素质,也需要至少一万的将士才能与之抗衡。

若是稳妥一些,便需要两万人,乃至三万人。

而傅采林这边,据他了解,大致具备战斗能力的将士,有十四万人。

分出去两三万人,固然算不得伤筋动骨,可却必然要丧失正面战场的人数优势。

但就算能够分润出去将士,可现在他们还面临另外一件事。

傅采林正领着大军,与明军交锋。

天晓得这一战要什么时候才能打完?

高丽国土就那么大,沿海到王都的距离,听起来似乎很远,可若是急行军,两三天的时间,怎么也能走完。

而大军现在所处的地方,距离王都,同样存在两三天的路程。

......

......

战场上,庞斑泥塑化身的表情,忽地僵住。

显然,他的本体距离军营驻扎的地方并不远,而卞学道几人弄出来的声音又有点大,他分出了一部分注意力,就从两人的对话中,获取到了关键信息。

“倭寇......”

大明百姓,或许对这个词汇能有些印象。

但对于蒙元这等完全不沿海的国家来说,这两个字毫无疑问是陌生的。

不过陌生并不代表不能理解。

倭字最开始其实并不与贼挂钩,甚至截然相反,倭字的本意是顺貌,即温顺、柔顺的样子。

而倭这个字,最早跟东瀛诸国挂钩,还要追溯到汉朝。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结合这些文献记载,庞斑便理解了倭寇的含义。

目光却重新落在了铁胆神侯的身上。

实在是太巧了。

铁胆神侯这边刚与傅采林交上手,几乎前后脚,倭寇入侵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而且从卞学道几人的态度不难看出,这次倭寇大举入侵,一定是不同过往的。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另一边,铁胆神侯也发现了庞斑化身的表情变化,心中估算了一下时间,大致猜到了缘由。

不错,倭寇的确是他的布置。

朱无视准备将这一举措,命名为‘以倭制夷’。

不过准确来说,那群人并非是流窜的小股倭寇的聚合体,而是他秘密掌握的出云国将士。

出云国,是东瀛附近的一个小国,也是大明的一个附属国。

前段时间,还派遣特使乌丸,前来大明为皇上贺寿。

就是那次,朱无视用自己的人,取代了乌丸。

等到假乌丸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篡夺了王位,而后在铁胆神侯的示意下招兵买马。

身为大明的王爷,朱无视因执掌护龙山庄,并未拥有自己的封地,自然也没有理由组建自己的直系部队。

但想要坐上皇帝的宝座,手中又不能没有兵马。

所以,朱无视就想了这个李代桃僵的主意。

并且进展极其顺利。

出云国在他的扶持下,已吞并了周围数个东瀛小国,国土面积倍增,将士的数量,更是从最初的千余人,逐渐扩展到万人。

而且这一万人,可不是新兵蛋子,都是真正见过血的士兵。

想到这里,朱无视也不得不感慨时势造英雄,恰逢东瀛内乱,分裂出了数十个国家,你打我我打你,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所以他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这样一支实力不俗的强军。

其实,他本不想现在就启用这支部队。他更希望,这支部队能够留到他拨乱反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