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叽叽 作品
第1247章 李贤(第2页)
这李贤在历史名声可能不是很大,也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但就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不属于当下这个国家的文臣武将归属到了这里来。
李贤此人乃是明朝文臣,也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此人才华横溢,二十一岁便考中乡试第一名,又过了一年,李贤便登进士第。
而且此人性格颇有些孤傲,当时权倾朝野的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从这就可以看出他的出淤泥而不染。
随后李贤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等到朱祁镇登基时,他已经是吏部文选司郎中。
过了一段时间后,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怂恿下下令亲征瓦剌,李贤也跟随在军中。
结果土木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没,李贤最终死里逃生,回到了北京。
等到朱祁钰登基后,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随后又编成《鉴古录》,上呈给朱祁钰,实际上李贤跟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一样,都是真真正正的主战派。
而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登基,而李贤也深受朱祁镇青睐,就算是夺门之变的功臣石亨、曹吉祥两个人联合弹劾李贤,李贤还是被朱祁镇保下,复任兵部尚书。
实际上对于李贤来说,他跟朝上朝下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都是想为冤死的于谦讨回一个说法,而李贤跟石亨关系不错,等到夺门之变后,李贤又假意投靠在了徐有贞之下,如此一来,再经过一番挑拨以及朝堂上形势瞬息万变,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之间的间隙就越来越大了。
最终借助朱祁镇之手,李贤将徐有贞三人一网打尽,也算是为于谦报了一箭之仇。
除此之外,李贤此人为首辅时政通清明,又十分擅长举荐贤良,年富、耿九畴、李秉等这些明朝大臣也都是李贤一手提拔上来的。
等到朱祁镇病危时,有人向朱祁镇离间明宪宗朱见深,最终也是李贤极力劝阻,让朱祁镇不要行废太子一事,所以话又说回来,朱见深能够安全登基,李贤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