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一先生 作品

第742章 追亡逐北

入夏,雨下。东北各地的土地,一下陷入了泥泞之中。

逃亡的墨徐无,已经数日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

为了对抗燕国,他将北方的城池隳灭,人口南迁,就想着龟缩在通辽,跟敌人决一死战。

但他千算万算,之前的所有布置,都是让他通向绝望的伏笔。

噼啪篝火闪烁了一下。

墨徐无看着上边的炙烤的兔子,又看看左右,他们吞咽口水的模样,不由得暗暗叹息。

接着,他扯下来一条兔腿,将烤好的兔子分给众人说:“都吃吧。”

“可是……”

“快吃,只要去了北方,一切就还来得及。”

忠心的部下、信徒,纷纷对墨徐无露出钦佩的神情。

他们正在逃亡。

已经从通辽,跑到了燕国人嘴里的木河邑(漠河)。

墨徐无吃了两口,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那边正在闪烁火光的城邑。

忽的,有人从城邑方向靠近。

经过一番审核,这人被带了进来。

墨徐无看着他,自己的儿子,墨瓷问:“查清楚了吗?”

墨瓷点了点头说:“查清楚了。这是白衣肃慎木河部的城邑,他们城外,有燕国的行人榷场。

这里是整条黑龙江西北最大的贸易城池。

往东过河之后,能去大藤邑,那边是使鹿部的过冬地,也是燕国经营的榷场。

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能够穿过大兴安岭,但那边是燕国乌桓属国三十六部之一的瓦烈部的越冬地,也是燕国亲自经营的榷场。

我们若是想走,只能趁着现在穿过外兴安岭,不然往东或者往西,全是燕国与白衣肃慎的地盘。全然没有出路。”

听着墨瓷的话,墨徐无脸色凝重:“就没有找到一个与燕国无关的部族?”

“很难。燕国很早就通过白衣肃慎往北经贸,然后通过一些固定榷场的手段,将各个部族越冬的地盘固定下来。

这些部族的贵族、巫师、智者,依托燕国的榷场营缮居所,燕国将南方的土炕与版筑方法传了过来。

这些部族,已经开始了邦国化。您是知道的。一旦开始邦国化,基本上就代表了他们接受了燕国的一切规矩,从上到下都会逐渐被燕国兼并。

否则,您也不会创造出长生天。”

墨瓷声音略显沙哑,如今东北道路泥泞,地理区隔严重,想要在这种地方完成统合,基本上只有两条路。

一,是效法燕国,帮助地方部落邦国化,然后提前将这些邦国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下,将他们的君长子嗣带进中原学习。

让他们渐渐变成土司,成为燕国兵源地与统治阶级的一员。

也就是所谓的归化。

二,是跟墨徐无一样,神权制度,武装传信,渐渐扩大。

也就是南边大邑商推行的制度。

大邑商也是依靠“帝”的信仰进行同化。

只是殷商走的是原始多神,巫蛊,然后历史上在殷商末期,成功完成了帝祖先化。

即每个殷商的王死去之后,都会成为帝。

换而言之,中原土地上的势力,都不约而同的持续的完成天赋君权的缔造。

即“天命”的话语权。

最开始是天命玄鸟。

周公的时候完善为:天命道德。

汉武帝的时候则是:谶纬天命道德。

一直到这里,中国历代彻底完成“天命”概念的闭环。

然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儒学者,开始在天命概念之中,加入道、佛,“天道”概念在魏晋南北朝出现,最开始就是用来造反用的,后来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太拉跨,宗教下移,雕版印刷术开始进步,寒门大量出现,天道就堂而皇之被抬上来应对世家大族了。

然后儒释道三家在唐代大发展,再加上唐代皇权打击山东世家,以至于山东世家被迫投资了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导致了残唐五代的出现。

战争破坏伦理,也让更多世家破落,更让寒门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残酷洗牌之后,在宋代昌文三百年,儒释道三家合流,于是“天理”这个概念出来了。

至此,中国政权合法性就变成了。

天道公平,天命公正,天理公开的铁三角。

在辛屈看来。

天道公平: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世人八苦皆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天命公正:百姓要的只是有口饭吃,你不能让百姓吃饭,那你就等着被车翻吧。

天理公开:四书五经科举取士是登天梯,九年义务教育马列主义也是登天梯,阶级上升通道哪怕再窄,也必须保留,否则拖下去,就别怪你麾下能人投奔他国了,然后国家逐渐走向衰亡了。

这三个概念,共同围绕在“治世、道德”这两个概念上。

这是一杆称。

治世与道德,必须平衡。

否则任何一个地方偏颇,就会影响“天道”、“天命”、“天理”这三个中的任何一环。

辛屈制定的礼法、宗法、律法,就是用来对应天道、天命、天理的。

他作为真正见识过未来的人,很自然就会将他知道的东西套到这个时代。

然后他缔造的大部分系统,虽然经过本土化,可追根究底,这是一套进步的构思,燕国自然而然开始对四周邦国、部族进行虹吸。

并且三法的传播,也是华夏化的一环。

也正是如此,墨徐无他们这些跟燕国最早接触,交集颇深的人,最是能看得懂这些部族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