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江南事(第2页)
「你可有解法?」邵勋问道。
「臣在建邺、江乘、芜湖三县各划了十顷职田,令各县轮番征发精于农事的田舍翁去耕作,每年换一批不同的人,今已是第二年。」唐剑说道。
「不错。」邵勋赞道:「公私两便,善哉。」
将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出去,是江南农业领域的重中之重。
方法还是很多的。比如南迁的北地豪族与江东土人接触后,自然而然传播出去,这是最普遍但也是见效最慢的办法,从普末就开始了。
再就是唐剑说的办法了,利用江南广泛存在的职田、禄田,以发役的形式征发江南百姓,让他们一批批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回去后再各自传播。
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江南的农业水平,增大粮食产量。
天气只会越来越冷,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次小冰河时期,都是南方的机会一一沼泽淤塞成陆、气候没那么湿热、利于修建水利工程等等。
终梁一朝,北方人口、经济肯定是会强于南方的,这毫无疑问,但南北方的差距会大大缩小,待到梁朝灭亡前后,南北方经济说不定已经相差不多了。
「农事之余,货殖如何?」邵勋继续问道。
「回陛下,臣已将五马渡辟为商埠,直通北岸堂邑、广陵。」唐剑说道:「京口之西山渡亦辟为商埠,商旅往来不休,然建邺、广陵皆无坊市,收税不易,故———”
「开!」邵勋毫不犹豫地说道:「仿洛阳坊市旧例,一年两次,一次半月。此利国利民之大好事,须得尽快筹办起来。朕在朐县转了一圈,比起三四十年前,有冬衣的百姓增加了不少,夹絮半数来自青州,半数来自江南,可见野蚕茧已开始造福百姓。」
说完,他感慨了句:「打了这么多年仗,天下黎庶也该得点好处了。」
「是。」唐剑连声应道:「陛下一统南北,百货畅通无阻,别的不谈,今岁河南便输牛万余头至丹阳,百姓大得其利。」
「北地的耕牛—」召邵勋迟疑道。
「便是羊夫人和故襄城公主在汝南淮上驯育的耕牛,往年多卖至江夏、南郡,今岁第一次输送至丹阳,耕旱田无碍的。」唐剑说道。
「江南还是得驯育更加适应本地气候的耕牛。」邵勋说道:「此事朕让少府来操办。
丹阳数十万百姓,缺的牛又何止万头。」
丹阳郡现有十二县(侨郡侨县已罢废),计76000余户、40万3000余口,无论放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一等一的大郡了。
而这个郡,也是大梁朝在长江以南控制得最严密的一个郡,虽然当地聚集了很多豪族「江南士风如何?」邵勋停在了池塘边,看着宫人们在水中摸着河蚌,随口问道。
「行田者多,治学者少,打猎、游乐者也不在少数。」唐剑答道。
邵勋一听,倒觉得挺满意的。
既然行田了,那么说明至少有开发那一片土地的想法,这是能增加社会总体财富的。
无论这笔财富有多少落到朝廷手里,其实都不重要,都是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