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徐州地方(第2页)
唯一的劣势就是容易受海盗滋扰,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护航,或者干脆社会治理能力过关,从陆地上根除海盗存在的土壤,毕竟人家总要上岸的不是?
如今的航海技术肯定不能和那会比,但只要开始发展,就会有进步,不发展永远不会有进步。
邵勋也不准备海运粮食,损耗率兜不住,无利可图,但运输价值较高的胡椒、蔗糖、
檀香木之类却是可以的,因为其利润太高了,十倍轻轻松松。
用这些高价值商品的运输锻炼航海技术,引发从造船到天文、潮汐、季风、洋流等方面一系列的进步,待到他的大梁朝灭亡前夕,差不多就成熟了。
当然,如果后世子孙废掉海运,那他的努力就白费了。
「货至东海后,如何输至汴梁?」邵勋又问道。
「臣复请疏浚沂水,再开挖新河至海浦,沟通下邳。」陈是说道:「若货物能水运至下邳,就能进汴梁。」
「徐州还需休养生息。」邵勋说道,不过他没完全否定陈是,又补充道:「自海浦卸下之物,多为轻便贵重之货品,陆运一段无妨的,到下邳后就能水运了。」
说完,又似笑非笑地看向陈是,道:「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么?」
陈是一惊,硬着头皮道:「是——也不是。」
邵勋懒得和他兜圈子了,道:「明日将献上此策的僚佐请来天成宫,朕另有任用。」
「臣遵旨。」陈是松了一口气,这关应该是过了吧?
「东海荒地甚多,朕欲令少府于此植栽良材,你遣人打探一下,哪些地方合适,径汇报上来即可。」邵勋说道。
「陛下,东海平旷,山岭甚少——」陈是提醒道。
「你也没那么不堪嘛。」邵勋笑道:「诚然,良材可取自江南大山之中,又或者自辽地采伐。但东海不能一点都没有,朕还想在郁洲置船屯呢。就这么办吧,无需多大地方,
你先去挑。」
「是。」陈是应道。
挥手令陈是退下后,邵勋又手拟了三份诏书,分别是设郁洲船屯、开郁洲浦、建郁洲坊市。
是的,他放弃了直接设县的想法,因为郁洲岛上几乎没什么人,全是森林和荒草,只有少许百姓在上面开荒种地,连捕鱼的都没几家。
温麻县就是由温麻船屯升格而来的,因造船而兴,聚集了大量人口,慢慢就达到了置县的标准,郁洲可循看这条旧路走。
写完诏书后,他又翻看起了陈是带来的户籍册子。
东海七县共有近八千户、39600余口,比起开平中还下降了,吴兵总想打我老家啊。
多年前从东海郡分出去的兰陵五县就不一样,计有10200余户、49100余口,比东海的情况好不少。
这两个数字大体都是比较准确的,虽然比起真实人口还少了一截。
初六日,部勋文接见了徐州刺史杜尹。
他在任也三年多了,之前一直忙着战后恢复工作,而今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了。
邵勋照例询问将来的施政纲领,杜尹提出疏浚泗水,并改造邗沟,修建船闸之类。尤其是邗沟,淤塞严重,且因地势问题导致来水困难,航运很不稳定,经常让漕船在河道里搁浅,一等就是十余日乃至数十日,故请整治一一曹魏时,魏文帝南巡时就遭遇过这类尴尬事,大批船只搁浅在河道中,让东吴到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