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 作品

古代屠城(第2页)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等等。

  曹操屠城不少,但也不是每座城不降,攻下来后都屠杀。

  那样纯属有病。

  人家不会因为你屠城后就害怕,提前投降,因为曹操屠了那么多城后,据城而守的还是一大堆,有的还让他攻不止一次,时间很长,伤亡很大。

  屠城确实有立威震慑作用,但不用高看其效果。

  二、报复发泄。

  这又分几种情况,要么是死了己方重要人物,要么是对方反复无常,要么是进攻方伤亡太大。

  那么,是不是这三种情况都会屠城呢?

  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的爹死了,“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就是典型的报复发泄。

  “二月,攻东昌,坚拒数日。大军四面登梯克之,遂屠戮,纵军掳掠,焚其房舍而去。”——常遇春屠东昌,这是伤亡过大报复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