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76章 倭国各种骚操作,让刘邦差点喷了(第2页)

  【小西行长、丰茂守等人,都透露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然而,此时无论是朝鲜还是大明,都对倭国完全失去信任,这些被透露出来的情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六月二十三日,首批倭军渡过大海,抵达釜山、竹岛。】

  【此后,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七日、八日,又有三批倭军陆续抵达。】

  【第二阶段的倭国入侵朝鲜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倭国史料上,将第二阶段称为“庆长之役”。】

  【朝鲜王国方面,由于第一阶段战役中海军连战连捷,朝鲜君臣心态极为自信,贸然发动了海上决战。】

  【然而,由于朝鲜名将李舜臣此时已经不再掌控指挥权,取而代之的是元均。元均指挥无能,在七月十六日的漆川梁海战中,朝鲜海军主力被倭国海军主力打得全军覆没,元均本人也被倭军杀死。】

  【至此,朝鲜海军彻底失去和了倭国海军抗衡的能力,再也无力威胁倭国的海洋补给线。】

  金幕中,诸多倭军将领在釜山大营,汇聚一堂。

  这一次负责征讨朝鲜的总大将小早川秀秋坐在最上首,脸上带着得意的表情。

  “此次胜利,乃是我们对关白最好的献礼!”

  “接下来,我们要分兵两路。”

  “左军大将,宇喜多秀家。先锋将,小西行长。其他将领,岛津义弘、藤堂高虎、长宗我部元亲……”

  “你们的任务是,从庆尚道出发,先拿下全罗道的云峰,再从云峰直取南元。南原是明军副总兵杨元驻守,你们务必要小心。”

  “右军大将,毛利秀元。先锋将,加藤清正。其他将领,黑田长政、浅野幸长、锅岛直茂、中川秀成……”

  “你们从庆州出发,沿路给我拿下密阳、大邱、玄风,一路打到忠清道的全义馆。”

  “要密切监视汉城明军的动向,如果汉城明军出发救援南元,那么你们就拦住明军主力,和他们决一胜负!”

  “此外,我还会派出八千预备队,跟随在右军后方,作为你们和明军主力决战时的奇兵。”

  “无论是左军还是右军,各自的兵力都有十万。明军如今在朝鲜境内的部队数量不超过五万人。”

  “只要能一举歼灭南原和汉城之中的明军,那么接下来的战争我们将无往不利。”

  “就这么去做吧!”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一声轻笑。

  “看起来两边似乎都颇有准备啊,诸位卿家觉得哪边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卫青非常沉稳地开口:

  “从战略而言,双方其实都比较明确,看不出谁优谁劣。”

  “具体的胜负,还得在战场上分出高下。”

  “但臣私以为,明军胜率应该在八成以上。”

  霍去病呵呵地笑着,道:

  “这个朱翊钧和丰臣秀吉,看起来都是半斤八两,说不好是谁更昏庸一些。”

  “也算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汉武帝摇头失笑,看了一眼金日磾。

  异族入侵……

  金日磾,如今可是大汉王朝之中官职最高的异族。

  汉武帝想了想,开口道:

  “金日磾,朕最近让你准备的那件事情如何了?”

  众人闻言,顿时将目光投来。

  金日磾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低头道:

  “回陛下的话,臣确实是难以抉择。”

  汉武帝交给金日磾的任务是,培养一批忠于大汉的匈奴人。

  长期目标是,让整个匈奴族逐渐融入汉族,最终成为真正的汉族人。

  短期目标是,选拔三十名可堪一用的匈奴贵族来到长安进行学习锻炼,然后再回去草原上传播汉文化的光辉。

  汉武帝闻言,顿时颇为不满。

  “不就是三十个人吗,这都选不出来?”

  金日磾微微弯腰,毕恭毕敬地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臣虽然也是匈奴出身,但早就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汉人了。”

  “那些匈奴人和臣确实是同族,但彼此之间根本无法沟通了解,臣实在是没有办法从中挑选出能入眼的人。”

  汉武帝一声冷笑。

  “好你个金日磾,这是数典忘祖啊。”

  金日磾依旧弯着腰,没有开口说话。

  汉武帝想了想,道:

  “江充,你来负责这件事情吧。”

  江充赶忙应是。

  这位汉武帝的宠臣之所以是宠臣,就是因为他无论任何任务都欣然接受,而且还能根据汉武帝的心思做到最好!

  看到是江充负责这件事情,太子刘据眉头又皱了起来。

  江充现在进了军机处,本就已经是大汉炙手可热的人物。

  眼下父皇又把一个个任务交给他。

  父皇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卫青和霍去病同样也对视一眼,轻声在下面交头接耳。

  “舅舅,真不能找个机会一箭射死他?我看到这个江充心里就烦。”

  “别闹,你射死他,陛下只会认为是太子授意,到时候吃亏的就是太子。”

  “……”

  唐初武德世界之中,李渊饶有兴致地开口。

  “世民啊,你说这第二阶段的战争,谁会赢?”

  李世民微微直起身体,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儿臣觉得,明军有七成的希望大破倭军,一举收复整个朝鲜所有丢失领土。”

  李渊哦了一声,道:

  “就是说倭军还有三成的希望获胜了?”

  李世民摇头道:

  “不,还有两成的可能是明军全歼倭军。”

  “最后一成的可能,是明军主帅犯下重大失误,导致倭军能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全身而退。”

  李渊仔细品了一下,有些愕然。

  “你是说,倭军的胜算完全没有?这不可能吧。”

  周围的大唐臣子们表情也是颇为惊讶。

  倭军毕竟是有十几万大军,就算明军后续主力赶到也就七万人,倭军数量是明军的两倍。

  怎么就零胜算了呢?

  李世民笑呵呵地开口道:

  “因为倭军的军心已经彻底乱了,但明军却没有。”

  “明军更换了新的主帅,麻贵肯定想要建功立业,会鼓足了劲来打这一仗。”

  “而倭军虽然也更换了主帅,麾下真正的军团指挥官和将军们却已经完全不想打了,甚至想出了主动向敌人泄露己方情报的招数。”

  “儿臣认真地说,这种情况下,若是让儿臣带七万明军奔赴朝鲜,倭军但凡能有超过一万兵马逃离,都算儿臣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