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 作品

第389章 这就是齐国吗?(第2页)

事实上,佩剑代表逼格的待遇一直到秦末都还保存,韩信连饭都没得吃,一直抱着祖传的剑,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家祖上也阔过。

韩信的祖上当然阔过,一直抱着剑无法证明,有那么多兵书却是一种铁证!

一直到近现代,家里没有一本藏书的人都是占多数,秦末的韩信却是有成套的兵书,真别以为他吃不饱饭就代表混得有多差,只是他看不上试图的招揽的人,耐心在等待更合适的明主而已。

那绝对是事实,等于手里拿着专利或是有核心技术,不想随随便便就业,绝对不是找不到工作。

斗殴的那些人,能跑的全部跑光。

有大批的寺人与宫女出现,她们开始收拾场地,受伤的人被抬下去,有血迹就开始清洗。

许多被丢弃在现场的武器却是没有人捡。

不是寺人或宫女不捡,主要是等一下遗失武器的人或他的好友会回来拿。

那些武器是什么?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到了人可以死,武器要传宗接代的地步。

只是那些武器奇怪而已,换作“徒”、“士”或“大夫”阶层的家庭,不少家庭也是一件武器要传好几代人。

高氏的家宅距离宫城并不远。

楼令对“临淄”要说什么印象比较深刻,来往商贾众多是其一,再来就是道路很宽很阔这一点了。

那也是“临淄”作为一座贸易型城池的必然。

要是道路不宽,来往商队太多,互相堵着就是一整天,其它事情不用干,商业也无法正常运行了。

楼令站在高氏家宅的门前,回身看向了周边。

如果楼令没有默算错误的话,从进入高氏家宅的围墙范围,一走就是约有两百多米。而这还只是一边的围墙,没有将其它位置的围墙算进去。

那么,高氏的家宅占地到底多大呢?反正一定不会小!

“令大夫,请!”高固不知道楼令在看什么,只知道必须招待好。

楼令当然不是孤身一人过来,随行的武装以及随从合起来总数超过三百人。

也就是高氏的家宅足够大,要不然别说是三百人,普通家庭或许连三五位客人都招待不下。高氏却是将楼氏的队伍引进家门,招待起来轻轻松松,每一人都有个正式的下榻之所。

在刚才,只有楼令和高固走偏门,其余人则是从围墙的小门入内。

这种事情很合理,包括高氏没有打开正门让楼令走。

任何一个家族的正大门都不会随随便便打开,家庭主要成员出入就是走正大门两侧的偏门,其余人走围墙的小门。至于后门?高门大户的前门与后门其实很难分清楚,两边的门都不会随意开启。

楼令带人进入高氏的家宅,人数众多之下占了五个院中院,一点都不显得拥挤。

“齐人比我们更会享受。”林姒刚刚洗完澡,穿戴整齐来找楼令进行汇报。

怎么说呢?仅是从高门大户的家宅规格来说,占地大不大并非关键,建筑物的款式以及各种配套措施才能显示出区别。

在晋国那边,只有各个大家族的祖地家宅,使用的砖石瓦面等物会多一些,哪怕在“新田”城内的家宅也是以茅草屋居多。

齐国“临淄”的大街小巷两侧建筑物,能够看到不少屋顶有瓦片的建筑物,几个高门大户却是连围墙都有带瓦。

问题来了,瓦片好制作吗?讲真话就是不难,只是数量一多肯定会用到更多的人工,时不时维护一下的消耗估计不少。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这里是‘临淄’嘛。”

那可是“临淄”城,不是随随便便哪一座城池。

齐国的都城就是集政治与商业并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商业气息盖过政治氛围。

这么一座城池,建设得更为豪奢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更不用说,来做生意的人,他们为了展现实力,必然会将做生意的建筑往更好了来弄。

“明日你带人外出游逛,主要看一看东市与西市。”楼令虽然是作为使者而来,主要谈的却不是政治,涉及到更多的反而是商业。

因此,在楼令与齐国君臣正式展开会谈之前,了解“临淄”城内的各种商品价格,成了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想要敲诈也好知道什么更紧俏或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