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邀功进行时(第2页)

目前的卿位家族只有郤氏是晋国的姬姓,不要忘记郤氏已经成为卿族,等于他们自己放弃了君位的继承权,不再算是公族的一支,自然也就无法效仿“曲沃”取代“冀”的做法。

至于说分裂?不用说其他国家,晋国一开始就是“冀”和“曲沃”两支,后面发生了“曲沃代翼”事件,等于晋国最初阶段就是分裂的状态。

晋君周倒是该担心会不会有卿位家族想要独走,只是相关的担忧并不大。

毕竟,晋国的强大是几个卿位家族与其他所有家族一块支撑,单独分出一个卿位家族的话,哪怕是最强的郤氏顶多也就如齐国、宋国一般,现阶段卿位家族分出去没有太大的好处。

要说有什么事情是晋君周最为恐惧,他恐惧的是无论多久都无法获得实权。

“必须扶持非卿位家族,只是……,怎么扶持啊?”晋君周有了计划,怎么进行实施则是暂时想不到。

会盟早就举行完毕。

南下的晋军该做的事情已经超额完成。

晋国一方已经确认吴君寿梦食言。

没有了其它的事情,继续待下去虽然有意义,可是郤氏与楼氏的联姻日期将近,自然是班师回国。

他们却是带上前来会盟的诸侯以及代表,回国路上将去“洛邑”谒见周天子。

晋军攻入楚国本土,没有爆发旷世大战,搞得过程显得比较平淡,论分量却是一件超级大事!

发生了那样的大事,晋君周完全有理由去向周天子报喜,或者说带着好些诸侯去炫耀一波。

联军逼近“洛邑”三十里之内,周天子将单公朝派来了。

“军队去‘王野’驻扎。”单公朝不是请求,而是进行要求。

那个“王野”并不是正式的地名,纯粹就是泛指周天子的直辖地,又特指“唐”地以北,大河以南的一片广阔荒地。

多少年没有大军逼近到“洛邑”三十里之内了呢?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无论周天子或是一众公卿,反正无需区分是什么形式,不愿意看到有大军距离“洛邑”太近。

这里有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成分?只能说,一定有啊!

曾经的郑国干过出兵威逼周天子,并且不是一次那么干。

所以也就说了,周王室变成现在这般模样,郑国无愧是“功不可没”。

单公朝说完,一脸恳求的看着自己的徒弟。

然而,晋君周极其认真地说道:“这一支大军攻进楚国,难道天子不愿意亲自进行检阅吗?”

周王室没有衰弱之前,亦或是一度称霸的齐国,他们一致没有取得攻入楚国本土的成就。

先别管晋军怎么攻入楚国的本土,到底有没有发生旷世大战,总之是做到了周王室和齐国没有做到的事情。

那么就是等于晋国完成了他人没有取得的伟业,哪怕周天子已经跟摆设差不多,该让周天子出现并检阅大军,一定要完成这一道程序。

不进行这一道程度,晋国就无法夸功。

而夸功这种事情,该做的时候绝对不能犹豫,尤其是晋国需要这份功劳。

“检阅大军可以在‘王野’进行。”单公朝见徒弟不给面子,心里倒是没有多么埋怨。

徒弟是徒弟。

一国之君是诸侯。

成了诸侯的徒弟,他不再是为自己而活,治下有万众臣民。

因为私情而无视万众臣民的期待?一国之君自然就当得不合格,春秋时代怒出众怒的一国之君,几乎没人有什么好下场。

单公朝的国家很小,他一样是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不懂得那些道理呢?

要说有什么需要让单公朝思考,他需要在后面弄明白,是出于晋君周自己的意愿,还是晋君周受到了卿大夫的压迫。

对于晋国由卿大夫说了算,身份地位足够的人,他们对此心知肚明。

君臣之别观念极重的人,他们自然是认为晋国倒反天罡。

可是,同样有人看到了晋国持续强大,乃至于变得如日中天,肯定晋国卿大夫的功劳,思考本国能不能效仿。

晋君周看向郤锜,说道:“请中军将安排大军转向,前往‘王野’驻扎。”

姿态做出来了,哪怕显得很不臣,应该可以逼迫周天子现身检阅。

晋君周是在履行作为晋国之君的责任,未必没有轻视周天子的心态。

实际上,晋君周在“洛邑”懂事并长大,对于周王室的了解很深,真心是对周天子不那么尊重得起来。

郤锜站起来行礼,应道:“唯!”

结果,郤锜又看向中行偃,说道:“中军佐?”

中行偃能怎么样?他当然是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站起来对众人行礼,沉默着走出大帐,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了。

最大的任务完成,单公朝开始恭贺晋国取得伟大成就,询问南下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之类。

社交就是这么一回事,特别是势比人强的时候,哪怕觉得丢不起那个脸,总要厚着脸皮去吹捧他人。

郤至表现得最为活跃,绘声绘色介绍南下之后发生的事情,再小的事情也讲得很有故事性。

“你最近怎么变得沉默寡言啊?”郤至借润喉的空档,想到了什么,一脸诧异对楼令发出提问。

楼令微笑说道:“沉默寡言,有么?我近期忙着查看小白的婚事流程,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不需要说什么。”

“也对,小白的婚事很重要。”郤至接受了楼令的解释。

郤氏同样很重视福姬的出嫁,不是这样子的话,大军完全可以在郑国待更久的时间。

晋军一天待在“新郑”附近,不止郑国君臣会时刻紧张,楚国也该提心吊胆。

只是大军驻扎就可以制造楚国与郑国的紧张,无疑对晋国是极其有利的事情。

同时,晋国君臣不回国,其余诸侯也走不掉,连同来自列国的大军一样要长期在外。

大军在外?距离本土越远,消耗肯定会越大。

晋国不止一次用这种温和的方式来消耗诸侯的国力,偏偏诸侯无可奈何。

晋军一样需要消耗?这是当然的事情,只是晋军有所缴获,并且会逼迫郑国提供后勤,周边的宋国和卫国、曹国更是需要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