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瞧稀奇(第2页)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摊贩?那纯粹是普罗大众的智慧,并不是楼令倡导而来。

在各处火盆被熄灭之前,楼武和高固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人听到报时也陆陆续续离开。

每一天只照明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显得时间极短?

注意了,那是每一天!

一天天都那样,积累起来可以说是无限。

若是只有一次两次,只有两刻钟才显得吝啬。

翌日,又是楼武带着高固到处逛。

高固最想去的地方是各处作坊,只不过知道那属于不可轻易示人的所在,没有乱提请求。

在入城的时候,高固有看到城内处处水池,简单问了别人几句,没有机会凑近了观赏。

昨夜,高固有借着微弱的火光观察了一下,很难看得详细。

新一天的到来,用了朝食的高固想去好好看一看。

什么水池?就是用石头和砖块混泥搭成一个四四方方的池子,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池子里面,又经由其它通道流往它处,属于是活水性质,并非是不流动的死水。

楼氏的大多数城池都有那样的设施,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取水,衍生出来的文化就是多数贵族也会在自己家里搞沐浴用的池子。

也就是“太原”就在汾水边上,要不然光是城内用水都困难,哪来是个广场就有水池,许多家庭也有泳池。

“这个水……”高固不理解怎么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涌来呢。

楼武其实也不知道,也就答不出来。

河边有抽水汞,城池边上有蓄水池,河水经由管道源源不断汇聚向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源源不断提供城内。

河边的抽水汞在当代属于高科技,九成九的人看了都搞不懂原理。

蓄水池倒是让人一看就能搞懂作用,只是大多数管道是埋在地下,只有见识相关工程全程的人,才多少知道管道的布置了。

这是楼令在模仿罗马吗?要算的话,多少是有些的。

然而,楼令没搞喷泉设施。

到现在,还不是楼令追求艺术的时候,更加讲究的是实用。

到处都能取到水,讲事实对民生就是最为实用的事情,避免一个家庭取水要忙碌一整天,解放了至少一个人的劳力,让他们参与到其它的工作。

一个家庭多出一名劳动力,不用做什么加减的算术题,智商正常都明白一加一减多么重要。

“要是在‘临淄’也这样做的话……”高固说到这里停下来,问道:“耗费大吗?”

楼武从未关注过这些,直接摇头表示不清楚。

耗费大吗?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吧。

对于楼令来讲,无论方面到多少人,他们都是自己的人,一应耗费自然就是值得。

高固想在“临淄”复制?他又不是齐君。

哪怕是齐君环,他估计是不想干。

没别的,单纯就是“临淄”取水变得方便之后,有太多不相干的人会占到便宜。要是在自家的封地效仿楼氏搞自来水设施?同样不会有多少一家之主愿意干。

说白了就是,没那一套玩意之前也是那样过活,弄起来却是要花一笔财富。

有取水的便利将变相为自己增加可用劳动力?那不是还没看见嘛。

不干就看不到?

看不到就不愿意干?

直接陷入死循环了。

看看高固的反应就知道,他想要建议齐君环在“临淄”效仿楼氏,建设那么一套水利设施。自己的封地搞?那就变成:花我的钱,给你们享受?没门!

高固后面问了一下,能不能在自己的家宅搞楼氏的那些设施。

关于这个?楼武还是不知道。

差不多到了中午,楼武说是到饭点,应该回去吃饭了。

“吃饭?”高固看了看天色,说道:“离下午还有一个多时辰。”

封建时代之下,一天吃三顿正餐的人绝对不多。

有条件的人家,他们会在下午吃一些非正餐来垫一垫肚子。

诸夏这边下午用一些糕点,喝一喝汤水,在西汉就已经成为贵族的普遍现象。而这是在公元前。

西方那边?要等大航海时代的一百多年之后,达官贵人才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因为茶叶就是因为开启大航海,之后从诸夏传到印度,再让英国佬和法国佬卖得满世界都是。

没有错,诸夏的茶种被侵略者偷到印度去大面积种植,西方世界喝得茶大多来自印度,并不是从诸夏大地购买。

而印度开始种植茶叶之后,盗版干倒了正版,世界各地的茶叶超过八成就是出自印度。即便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作为茶叶原生地的中国也没有在国际茶叶市场占多少份额。

类似的情况还有生丝与丝绸。

不是在开玩笑!

关于生丝的国际市场,满清末年日本抢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就此以后中国在国际的生丝市场几乎丢了个干干净净,没有再拿回来过。

丝绸方面也是十九世纪被日本所取代地位,后面中国只贩卖原材料,原因是时尚的话语权丢了。

还有其它吗?多,简直是多不胜数,只是知道具体是什么的人不多,刻意被遗忘在了边角旮旯。

大概只有某天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地位,账才会一个一个算吧?

高固回到住宅,随后被楼令邀请一起用餐。

等高固发现侍者不断端上来正餐,只能说是有些迷糊。

其实,很多人都有条件一天吃三顿正餐,他们纯粹就是没有这种习惯。

大家族的人就是属于有条件一天吃三顿正餐的人家,他们没有这么干,可能是思维没有转过弯,也有可能是不想带动不好的风潮?

什么叫不好的风潮,就是让外人觉得奢靡。

多吃一顿就算奢靡?真要是挑毛病,怎么都能挑出毛病,再去大大的批判。

楼令在有条件之后,每一天都是吃三顿正餐,压根就没有在乎过其他人的看法。

结果嘛?楼令的妻子、媵、子女先习惯,后面治下有条件的人跟上,又成了楼氏与其他家族与众不同的一点。

一天吃三顿在楼氏成为正餐的现象,最为起码就是有条件做到的家庭,大人和孩子身上多了一些肉,孩子长得也比较高和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