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汾水之誓(第2页)

“这……”

他们在接近营地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营地所插的旗帜,郤杨都当面嘲笑过楼小白,有的人则是在心里暗笑。

看到写着自家“氏”的旗帜,心态上起了很大的变化。

当前的家族有族徽。

当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族徽,多数家族没有才是常态。

拥有族徽的家族,根据家族底蕴在徽章上形成不同的体系。

比如说,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家族,他们的徽章大概率是纯粹的图腾,并不带任何的字体。

图腾?诸夏也有过崇拜图腾的时期,怎么会没有图腾呢。

应该说当前国佐幸存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有他们的专属图腾,多数以“鸟”来构成,“走兽”则是极少看到。

有国家以“龙”为图腾吗?南方的楚国和越国是有“龙”的图腾,形象上包括蛇身、鹿角、鲤鱼胡须等等,只是没有“爪”。

另外,楚国和越国虽然已经出现“龙”的图腾,但是他们的主图腾却不是“龙”。

楚国的主图腾是九头鸟,也称为九凤。

注意,是“凤”而不是凤凰。

事实上,凤是凤,凰是凰,有雄雌的区分。凤为雄,凰为雌。

越国的主图腾有两个,一种是鸟,另一种是蛇,经常会混合使用。

至于说越国的图腾是什么,要根据不同的时期来进行概论,也就是压根没有固定。

对于楼令来说,他所知道的情况是越国的图腾为蛇。

就是蛇,没有给加上翅膀,其它什么肢体或部件都没有再加,极其朴素得很。

晋国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图腾,它便是凤。

使用凤来作为图腾的国家很多,只是图案上存在区别。

所以是什么?反正春秋时期没有使用“龙”作为主图腾的国家,乃至于春秋时期的龙在形象上跟后世不一样。

事实是,一直到满清时代,龙才成为军队的旗帜,此前没有政权作为主图腾使用。

发现什么盲点没有?也就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上述时代不存在“龙的传人”这一种说法,其实满清也没有那个说法。

那“龙的传人”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是1988年的龙年春晚中被推广,随后使得这一说法家喻户晓。

即便是“龙的传人”得到认可,认可得也是其精神,作为“炎黄子孙”的血脉核心一直没有改变。

“好啊,我家用了!”郤杨很喜欢布面上的字体,觉得看着很是美观,完全可以直接拿来用。

弟子拿老师的创作来用,只能说合情合理。

士匄注视着写上自家“氏”的旗面,问道:“我家可以拿来用吗?”

这又不是大纛,只是旗帜而已。

在旗的演变上,先有大纛,后有旌旗。理解为先有帅旗,再有易于辨别归属的旗帜就行。

中行吴和邯郸旃也先后询问,说是能不能拿来给自家直接用。

到底谁是见猎心喜,又或是凑热闹,有点不好说了。

他们这样的表现挺好,能够解读为认可楼令的理念,亦或是表现出一种顺从。

毕竟,楼令刚才都直接明说,面对一再的试探或挑衅已经感到极其的不耐烦。

大家都是卿大夫,无法直接进行认怂的明确表态,一些态度肯定是要释放,要不然怎么让楼令知道他们怂了呢。

然而,楼令不要隐晦的认怂或是暗示。

看似会盟台,只是要小了许多。

他们来到登台处,一些早就看到立在这边的鼎,走近确认就是一个鼎,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

那可是鼎啊!

知道鼎在当前有多高的政治地位吗?

楚国向周王室问鼎轻重,引发了两个文明进行了将近两百年的战争,接下来还不知道会继续打多久。

“是鼎没有错。”楼令说道。

大家都能看出是一尊青铜鼎,款式方面倒是没有类似的存在,上面的花纹不多,留出了很多空白部位。

楼令带着一众人向鼎走去,到了地方一边抚摸,一边问士匄:“下军将不会忘了吧?”

老实话,士匄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鼎上铭文,以示公法。”士鲂低声提醒。

是有这么一回事!

去年,楼令跟士匄约定一起制定在晋国全境施行的律法,尽管是有这个约定,期间发生的大小事情太多,再加上士匄需要统兵出征的关系,事情被搁置了下来。

士匄有些晕懵地问道:“这就将鼎铸好了?”

不怪士匄会晕懵。

正常来说,决议要筑鼎之后,通常光是收集各种材料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期间也会进行预先的塑模。

所以,从决定要筑鼎到最后完成,在春秋时期最快也要至少两年的时间。

士匄惊疑不定的地方挺多,包括楼氏怎么就直接完成筑鼎,没有让范氏参与进去。

那可是一尊鼎啊!

春秋时期祭祀所用的鼎并不太大,规格普遍在一米一左右的高度,重量为现代单位的八百斤。

楼氏所铸的鼎,其实就是以周王室陈列在宫城广场,那些鼎的高度和重量为标准。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逾越。

只不过,晋国君臣都决定取代周王室了,一些逾越的行为干了又如何。

等将律法目录给铭刻上去,进行公示让人挑毛病,其实还能试探天下的人心。

“耗费的清单,回去后会发给诸位一份。”楼令的言下之意就是:花了多少钱要均摊。

士匄立马松了一口气,转眼睛又纳闷怎么所有卿位家族都要出这一笔费用。

那正是楼令的高明之处。

卿大夫只是在卿位排序和权柄上存在区别,要不然是相同阶级。

逾越了周王室的规矩,乱臣贼子不能让楼令一个人来当,自然是卿大夫人人有份。

“这……”中行吴没有忍住,问道:“君上知道吗?”

楼令只是看了一眼中行吴,没有给予答案。

这件事情晋君周当然知道,并且是秉承支持的态度。

其实,楼氏主动那么干,相反让晋君周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臣子不是君上之君臣子的时代,封臣将效忠的君主架起来,逾越了君主的主君,亦或是干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隔着一层会让舆论不至于完全针对那么干的臣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