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百年之计(第2页)
福姬第一次亲自担负前线的工作,干得极其的认真!
亲自负责之后,以前被福姬忽视掉的很多事情,它们一一显示在眼前。
“咱们家(楼氏)很强大啊!”福姬真的缺乏发现:“看起来……,能做事的人远比家里(郤氏)要多得多。”
阿出露出了懵懂的表情。她无论在郤氏或是楼氏,所能接触的层面都不多。
具备管理和统筹能力的人一多,楼氏构建防线的进度慢不了,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旷野之上的第一道防线初步形成。
如果是让其他家族来干,只要有事先做好计划,实施部署也能够达到这样的进度。
只是相对于楼氏来说,其他家族要将内部多数的精英集中起来,来到与义渠人交锋第一线的楼氏之人却是很少的那一部分。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事实,楼氏可以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其他家族缺乏能够做事的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只足够办一件大事。
楼氏不算是执行了普及义务教育,只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远超其他家族,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比其他家族更多。
更直观的来讲,其他家族有一名受过教育的人,楼氏会是他们的数十倍以上。
因为楼氏受过教育的人更多,所以优势不止体现在管理班子,真正动手干活的人也具备更多的优势。
雨季过后的半个月,开始有义渠人出现在附近,他们发现了楼氏的北征军。
这一边的地形比较复杂,倒是没有海拔很高的山峰,可是山真的是一座连着一座。
每一座山还有着茂密的植被,搞得想要居高临下张望,需要特别找位置,或是将周边的植物清理个干净。
远远观望的义渠人只能看出晋人分得比较散,窥探到旷野上出现了很多的建筑。
即便是没有靠近,行走在各处地方的义渠人,他们要是倒霉就会走着走着冒出一个或多个晋人发起袭击,逃不掉不是被杀就要成为俘虏了。
敢于抵近观察的义渠人,他们抵近到某个兵寨,其实也别想活着逃跑了。
显眼的兵寨只是想让义渠人看到的设施,山林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利用地势隐藏起来的哨所,更有分散在野外值岗的哨兵。
在那些义渠人靠近兵寨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的归路很快会有哨兵摸过去等着,兵寨附近的袍泽无法全歼,轮到他们向往回跑的义渠人下手了。
楼小白指挥下完成的第一道防线,长度约是二十里左右,纵深五六里。
战场只有长度与纵深,不存在什么宽度。
五六里的纵深只是现在,随着楼氏的私军不断往北推进,纵深只会变得越来大。肯定不是整条防线都拉了铁丝网,楼氏暂时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主要还是看地形。
部署在各处的兵寨,它们要么是卡住了该地段的关键点,不然就是与关键节点形成遥相呼应,两三座兵寨的辐射范围就将某处卡死,不攻下就越过,别着想后路能够安稳。
事实上,等古典时代结束之后,战争变得无所不用其极,一样没有多少统帅敢于越过某座城池实施突进,更多的统帅只能一路攻城拔寨,怕的一样是后路不净。
那些存在的城池便是失去山川地利之后,剩下的国防节点。
只是吧?一旦王朝腐朽,到了该寿终正寝的时刻,再多的山川地利或城池,没有愿意抵抗的人,基本上就是没什么屁用了。
地形平坦的区域,铁丝网承担起了地域切割的作用,随后便是配给数量合适的兵寨。
“青铜器都不足,他们哪来快速解决铁丝网的工具呢。”楼小白说完挽弓射箭,不久后耳朵里传来闷哼。
那是有渗透到铁丝网的义渠人,他躲在草丛之间偷偷摸摸想要将铁丝拉走。他要是光猫着很难被发现,偏偏要动手去拉扯铁丝网,真当周边的楼氏守军都是瞎子,看不到铁丝网被拉扯后一大片在晃动吗?
别说,那个拉扯铁丝网的义渠人,他一定真的不知道拉了会引起那么大的动静。不是人太笨,单纯就是一种没有受过教育的无知。
“第一批义渠人出现了。他们会回去通报消息,大概两个月后就能够见到义渠大军吧。”楼冰也挽弓射箭,箭矢穿过树杈与树叶,将一名躲在树上的义渠人射杀跌落。
为什么都能够爬到树上躲起来,怎么不进行偷袭呢?因为那个义渠人的弓不行,哪怕是占据高度在射程仍旧不够。
楼冰使用的弓,它不止是一张弓,还是诸夏文明的智慧结晶,射程就是比义渠人的弓更远。
他们正在楼小白的带领下进行巡视。
也能够说是由他们来保护,好让楼小白可以进行巡视。
“我们不能按两个月这么久的时间来算,缩短到一个半个月吧。”楼小白已经让民夫队伍出发,要求领导民夫队伍的管理班子,让他们在抵达位置之后立刻干活。
等待民夫队伍上来,他们会在第一道防线后面,按点修建永固式的兵寨。
第一批永固式的兵寨建完,到时候就是楼小白率军继续往前推进的时刻。
毕竟,他们不是过来防御,修建防线是为了防止义渠人渗透,往后肯定是不断向义渠人的主要栖息地进发,不断不断在沿途的关键节点修建兵寨,一步步挤压义渠人的生存空间。
所以了,没有什么毕全功于一役,交战过程会比较漫长。
交战进行得断断续续,楼氏的主力撤走之后,兵寨留下的驻军不止是要试图挡住义渠人收复失地,更要逮住机会就主动进行袭扰。
当然,楼氏会安排机动部队,可不是完全依靠兵寨的驻军。
真要是完全依靠兵寨的驻军,将他们留在原地等死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阶段修筑的兵寨,多数最多只能容纳五十人常驻。
受于地形的限制,他们遇袭需要求助会点燃烽火,使用这种手段进行示警或召唤援军。
因此,各个兵寨又具备了烽火台的作用,只是相对于过去宗周的边塞烽火台,楼氏构建起来的体系在进攻性质上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