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衰败至此(第2页)

造成这种情况跟时代有着极大的关系。

现如今亡了国祚,上到国君下至群臣不一定会死。

有极大的可能性能活着,乃至于家产都能够完全保留,愿意舍命骂人的人,无疑是会极大减少。

换成亡了国祚之后,达官贵人谁都跑不掉?既然明确知道活不成,骂几句还有可能青史留名,表现出硬骨头一面的人肯定要增多了。

楼令的脚步稍微顿了顿,随即重新迈步向前。

挡路的公卿或什么人,他们在楼令逼近之后,一脸怯怯地挪开身位让路,看得坐在君位上的姬泄心简直胸闷。

“外臣令,拜见天子。”楼令说着稍微弯腰行了个礼。

其余的卿大夫当然是呼名参见。

其实,他们应该更为隆重一些,比如腰弯九十度。

跪拜?

列国贵族参见本国之君都不用跪拜,作为外臣觐见周天子更不用跪拜了。

当前只有祭祀以及向父母问安才需要行跪拜礼,真不是动辄跪下叩头的年代。

秦、汉、隋、唐、宋、元这些朝代都不用动辄下跪,动不动下跪是从朱元璋起始。

之所以说楼令等人应该弯腰九十度,主要是避免留下话柄。

毕竟,再没有权力,任是势比人强,天子便是天子,哪能够轻视呢?

要是落到了晋君周耳朵里,他有足够的理由心里留下疙瘩,想要清算这六名卿大夫。

这也是春秋时期,尽管列国之间征战不休,没有贵族敢于轻易冒犯诸侯的主要原因。

楼令倒不是不愿意弯腰九十度,问题是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腰真的弯不下去啊!

大家都是懂行的人,知道身穿甲胄会怎么样。

只不过,免不了还是谁让人多想。

“外臣身着甲胄,只能行半礼。”楼令是一个谨慎的人,能够不留话柄,可不会忽视。

姬泄心很害怕,更多的是气愤,保持着天子的仪态,问道:“予一人已经成为亡国之君了吗?”

什么“予一人”啊?这其实是夏、商、周三代王的自称,也是国人对君王的称呼。

楼令不是周王室的国人,直接称呼姬泄心为天子,讲实话也没有多少礼貌。

要是真的礼貌,该是用“陛下”来称呼才对。

纠结称呼就对了。

这是“克礼复己”的春秋时代,仅仅是称呼出错都是一件大事,遭到毁家灭国可不带一丝的冤枉。

但是!

楼令就是代表晋国过来,明确就是要打击周王室君臣的心灵,有些事情不免就是要干出来。

楼令一脸诧异,说道:“特来谒见天子而已。”

可能是楼令否认要亡了周王室,给了周王室一些公卿勇气吧?

毛公共站出来,说道:“既是拜谒,为何夺占城池,兵犯宫城,冲撞陛下?”

“当今之世风云变幻,便是大国随时有失去国祚的危险。”楼令看都不看毛公共,眼睛一直与姬泄心对视:“外臣听闻三戎异动,率军前来拱卫天子,岂是错事啊?”

郤至“桀桀”地笑了两声,说道:“对,没有错!三戎集结大兵将要进犯周王室,我等特来拱卫天子。”

那两声“桀桀”把周王室众人吓得不轻,有人直接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要知道一点,郤至的笑声可以有奇效,连垂死的中行献子都能够被吓得从昏迷中醒过来。

“寡人只听闻郤氏征讨三戎多有所获啊?”姬泄心进行了反驳。

没有错,周天子也用“寡人”来自称。两次自称的变更,展现不同的态度而已。

起初是,姬泄心以为完蛋了,出于天子之尊想要保留最后的尊严。

听着好像不是马上要完蛋?姬泄心用“寡人”自称就是表达要缓和的态度。

诸夏这边是这样的。不爽的时候用“恁爹”来自称,恐惧或卑微就用“小人”来自称。用什么自称都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当事人当时的心态究竟是怎么样。

郤至又是“桀桀”两声,说道:“外臣说三戎将要进犯周室……”

“中军佐。”楼令知道郤至说话通常不过脑子,示意郤至赶紧停一停。

如果没有没有楼令阻止,信不信郤至会说:老子说有那么回事就是有,没有也是有。

做了什么,做就做,一边做一边嘲讽,太吸引仇恨了。

另外,实际上出口嘲讽,比之只动手,更加吸引仇恨。

姬泄心大概了解到底怎么回事了。

很多的公卿也反应过来。

看着晋国不像是马上要灭掉周王室,很像是一次耀武扬威?

这让周王室君臣心生了极大的侥幸心理,想着先应付到让晋军退兵,一个个脑子里想着措词,脸上先带着笑容。

楼令转身看了一眼中行吴,两人对视之后皆尽点了点头。

随后,楼令带着除了中行吴之外的卿大夫转身步出大殿,后续的事情交给中行吴来处理。

“你就这么放心新军佐啊?”郤至是真的越来越放飞自我了。

楼令看了一眼智罃,再对郤至皱眉说道:“你刚才是不是想嘲讽周天子啊?”

智罃被楼令看那一眼,心里清楚楼令为什么要看自己,表情变得比较郁闷。

郤至瞪大了眼睛,说道:“实话实说而已。”

在郤至看来,周王室根本无力抵抗晋国的为所欲为,说什么重要吗?

“多为耀着想啊!”楼令说道。

郤至一脸不以为然,说道:“耀是你的弟子,你还能够不看顾着。”

好像……,的确是那样啊?

楼令知道劝不动,摇了摇头开始观察起宫城的建筑。

在之前,他们是用进行军事行动的姿态入城,一路上真没有闲功夫关注城内外的格局。

还能是什么格局?但凡跟军队扯上关系,历来就不是什么小事。

晋军发动对“洛邑”的夺城行动,亲身经历过程的人被吓得浑身发软,有地方躲的人早就躲起来。

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不好看周王室能够继续存在,认为亡国就在眼前了。

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二嘴炮国度,越是人聚得多的地方,周王室国人的嘴就越硬,有得是表态要跟晋军较量一番的国人,真正行动的人却是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