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九鼎(第2页)

在当前,楼令又是极其位高权重的人,抱着鼎革的心思,注定是要冒犯到一些先贤的。

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年岁月的九鼎,它们充满了岁月冲刷后的痕迹,好多的铭刻已经模糊,看不出本来的面貌了。

“你不试试举一举?”郤至可是知道楼令身怀神力来着。

楼令是有那样的冲动。

其实,能不能举起一个物品,不止是要考虑到物品多重,还要将物品的形状考虑进去。

鼎的形状并不难举起,只需要考虑它的重量即可。

楼令有信心举起最重的冀州鼎,也有冲动来试一试,很努力才压下那种内心里狂涌的冲动。

有着大好人生。

也有目标没有实现。

尽管楼令有着绝对的信心举起冀州鼎,可是总要相信一些冥冥之中的东西,能够不冒险最好是避免。

秦武王为什么要举鼎?有周王室公卿激怒的原因,更多是秦武王想证明自己可以一力担起天下重任。

而秦武王肯尝试,一定是他有信心将其中的一座鼎举起来。

道理不复杂啊?人不会想要去举起一座山,愿意尝试多少是心里有把握。

然后,秦武王把事情办砸,也把自己搞死,进而让后面的秦国君臣十数年之内不再尝试东出。

如果楼令将冀州鼎举起来,他举的可不止是鼎,一定会被人附上某些神奇的色彩,遭到更多的人忌惮。

这不,郤至提议楼令试一试举鼎,其他卿大夫立刻用意味不明的眼神对楼令进行注视。

“日后可以让君上来试一试抬起百来斤重的鼎。”楼令压下又在狂冒的冲动,讲了这个提议。

那可不是楼令在算计晋君周啊。

要是晋君周有能力举起其中的一座鼎,他真干出举鼎的事情并且成功,可以在很多政治层面做文章,宣传自己是天命所归未尝不可。其他有能力举起其中一座九鼎的人?他们能不能举起鼎来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去举鼎,举鼎之后可以活多久。

同样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干,承担的后果本来就是不同的。

郤至倒不是要对楼令有什么算计,单纯就是想要看楼令能不能举起来。

等郤至发现其他卿大夫脸色不对,一点藏着掖着的想法都欠俸,直接问道:“你们那种眼神,是要搞事啊?”

士鲂立刻回避与郤至的对视。

智罃和邯郸旃笑得更加人畜无害。

他们这些人很难真正做到精诚一致,维持合作关系简单是出于共同的需要。

这么说吧?要是有机会坑谁一把,有得是卿大夫不会错过。

所有卿大夫都是那样,谁都不会是例外。只是他们会区分对象,摆明就是刎颈之交的人,不敢轻易地互相下手。

什么是刎颈之交?简单说就是福祸相依,谁死了之后,有得是人会让剩下的那一位或多位一块入土。

楼令从不认为可以真正压制住谁,哪怕他们都在内外有着较高的威望,一旦某种大势形成之后,压根无法抗衡集体意志。

“九鼎是留在原地,还是……”楼令思前想后,决定询问众人的意见。

曾经的楚庄王为什么要对王孙满问九鼎的轻重?

其实就是楚庄王用那样的方式,表达对周王室的取代野心。

那就足以说明一点,九鼎的得失确实是象征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楚庄王不过是代表楚国问一问,他连亲自看一眼九鼎都无法做到。

现在,楼令等晋国的卿大夫不止看到了九鼎,他们还能够上手摸,只要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一声令下就能够将九鼎转移走。

这么重要的事情,放给自我的郤至都没敢轻易给出建议,遑论是其他人了。

士鲂给出自己的看法,说道:“派人问一问君上?”

智罃则是说道:“我们已经实际控制城内和宫城,周室无力进行挣扎。将九鼎留在宫中,日后也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君上迁都,也避免过分刺激诸侯,不如留在原位?”

邯郸旃决定赌一把,说道:“我私以为,避免出现疏漏,还是搬回‘新田’为好。”

三名卿大夫给出的意见,正是楼令需要思考的地方。

原历史上,周王室得知秦军兵锋直指“洛邑”之后,明确知道扛不住,安排人手将九鼎运出转移,沉在了它们原本需要镇压的水脉河床里面,搞到后面历朝历代想找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