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 作品

第807章 哪来的胆子啊?!

宋国实在是太跳了!碍于距离的关系,加上知道宋人骨头硬,晋国君臣并不是那么愿意先拿宋国来开刀。可是一直任由宋国这么跳下去,肯定也是不行的。

晋国君臣制定的战略是先灭掉鲁国,再允许鲁国复立,只是要割取鲁国在泰山以西的疆域。

“若是宋军逼近战场三十里……”楼令沉吟了一小会,铿锵有力地说道:“便如视同开战!”

其他卿大夫当然没有意见。

要不是碍于战略取舍,早有人建议打宋国了。

主要还是因为楼令的关系,换作其他人来当中军将,基本是谁敢跳当即揍谁。

楼令不像其他人那般快意恩仇,更加讲究战略的需要。

当然了,楼令讲究战略,可是难免有人会视为软弱。

要不是楼氏本身强大,再加上晋国连续几年大战快被榨干,还不知道楼令的处境会怎么样呢。

晋军来到卫国的边境,大军并没有蛮横地闯入。

楼令派人前去“濮阳”会知卫国君臣借道的事情。

怎么对待卫国变得温柔了?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大军要跨境的时候,哪怕是没有想要接近城池或村庄百里之内,派人请求借道才是应有之义。

当一个国家的大军要借道却是没有派人通知,其实在表达不满的同时,可以视作是在进行恫吓。

卫国现在很脆弱,经不起太大的惊吓,一旦晋军入境没有派人通知,卫国不敢阻止晋军过境,他们却是敢于对政敌先下手为强。

从楼令派人前去“濮阳”到卫君衎的宦官和孙林父的家臣赶来,两波人只是前后脚,抵达晋军营寨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半个时辰。

结果就是楼令等卿大夫见完了孙林父的家臣,马上又得到通知,说是卫君衎的人到了。

“卫国现在是一颗火星落下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啊。”中行吴很是感慨地说道。

其实,卫国之君与执政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他们一直有着君臣不和的毛病,经常因为国君与执政的矛盾爆发内乱。

主要也是卫国总会出现奇葩的国君,不是执政非要跟国君过不去。

卫国是周王朝分封初期比较强大的一个诸侯国,更是有过极其鼎盛的时期,只是当时的周王室并未衰弱,自然无法让卫国去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

卫国的衰弱跟赤狄的崛起有关。

起先,卫国的都城在大河北岸,它叫“朝歌”。

没有错,殷商的都城“朝歌”便是卫国的第一座都城,得到了殷商的诸多遗产,就是商人并不怎么服从统治,乃至于有过叛乱。

由于赤狄的崛起,卫国在赤狄的兵锋之下主动迁都,更是让大河北岸的疆域大半沦陷。

自从卫国将都城迁徙到“楚丘”之后,国势就开始急转直下,偏偏又遭遇到大河改道,再次迁都到“濮阳(帝丘)”就像是被诅咒了那般,国君是一个赛过一个变得更加能捣乱。

按理来说,不断内乱的卫国应该很快亡国才对吧?问题是晋国崛起速度太快。等晋国夺得中原霸主的宝座,晋国严格警告列国不得进行互相兼并,算是保护了脆弱的卫国,否则郑国可不会放着卫国这块肥肉在嘴边不动。

比卫国更加弱小的那些国家?他们一样是得益于晋国的崛起,要不然山东的各个小国早就被鲁国给吃干抹净了。

其实,以为山东的那些国家是怎么变成小国的呢?多数是因为鲁国和齐国在侧,压根没有扩张的机会。少数国家的疆域之所以会越变越小,他们丢掉的疆土就是被鲁国或齐国占了。

齐国干了就干了,不会在事后满嘴仁义道德。

可是,鲁国君臣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可以一边喊着自己是“君子”,再一边干偷鸡摸狗的事情。

“卫君让我们抓捕孙林父,孙林父请求我们去人训斥卫君。”楼令不得不承认自己果然还是见识少了。

其实,原历史上的卫君衎和孙林父矛盾爆发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加火爆。卫君衎向齐国求助,孙林父向晋国求助,卫国的内乱没有爆发之前,晋国和齐国先打了起来。由于是齐国战败的关系,导致卫君衎遭到了驱逐,逃亡去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