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可能有诈(第2页)
子臧只知道楼令愿意救援,哪怕曹国的形势有点危急,自己心里也是异常着急,尽量不表现出那种着急,乃至于害怕会麻烦到别人。
这样的人相处起来会非常舒服,只是其他曹国的人见了很容易心梗。
有点不像是来求援的子臧离开了。
中行吴表情管理控制了很久,一改之前一脸的严肃,多少是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公子欣巴不得曹国被灭。”
好像……,真的是那样啊?
毕竟,曹国都城“宛丘”正在被四万宋军围攻,随时有陷落的可能。一旦“宛丘”真的陷落,事后再得到光复,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损失,再者就是会造成一度亡国的事实。
郤至斜眼看着中行吴,说道:“人那是真君子。”
“这倒是……”中行吴承认。
国家危亡在旦夕之间,还愿意为他人着想,一副担心麻烦到别人的模样。
其他时代的人,可能对子臧的这种行为会抱负面看法,春秋时期的人可不会那样看。
当然了,主要也是子臧证明了自己。哪怕他不知道以自己的名气会令他人顾忌,事实上就是会有这样的效果。
世人若是知道子臧向谁求援,那人有能力却是坐视,以为会怎么看?
人们对于公认的好人,一般就是会带着尊重,只有极其丧心病狂的人才会调戏或折腾。
“十万楚军在‘商丘’附近,他们离开与否很重要。”楼令提醒诸位同僚赶紧商议正经事。
关于楚军北上,倒不是楼令等去了鲁国的人一无所知。
留守“虎牢”的智罃和士鲂已经事先知会,他们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其中包括通知郑国集结军队,下令郑地各贵族集结私军。
得到通知的郑国君臣,很听话地下达征召命令。
归属晋国的郑地贵族,他们集结私军之后,西部和北部的郑地贵族率军前往“虎牢”听候下一步指示,南部的郑地规则是率军先行前往“鄢陵”这个地方。
那个“鄢陵”地处要冲,非常适合东进和南下。
郑地南部的贵族在“鄢陵”进行集结的命令是由智罃下达,思路便是在“鄢陵”进行集结的部队,他们既能够威慑楚国和宋国,也可以实际向东或是南下进行入侵。
由于智罃的思路过于清晰,楚国和宋国的君臣得知有晋军在“鄢陵”集结,讲事实就是他们很难去忽视,大概率会分兵盯着或是直接进行交战。当然,郑地的贵族还是处在集结状态,具体怎么样只待后续。
“宋军围困‘宛丘’会不会是在进行围点打援呢?”楼令心想。
换作早就进入无所不用其极的交战状态,楼令不会有那种迟疑,几乎会认定就是那样。
之所以会迟疑,主要是楼令知道楚国跟吴国的战争模式。
楚军与吴军的交战模式怎么样?他们不像中原列国那般,会事先派人宣战,找个地方摆明阵仗打堂堂正正之战。
事实是,楚国倒是想摆明阵仗,起初的确也是那么干,后来被吴国偷袭的次数太多,让楚国君臣在与吴国交锋期间恢复本色了。
那是楚国正式对周天子发起挑战,先是遭遇到齐国的迎头痛击,齐国衰弱之后晋国顶上,意识到蛮来打不过的楚国君臣开始用中原列国的玩法。
晋国在获得霸权之后,认识到可以用规则来压制其他国家,好几代君臣努力当个好人,后辈有样学样努力做个好人,有点像是装着装着把自己都被骗进去了。
楚国也是那样,不复荆蛮的本色,以至于对上吴国就是各种一再吃亏。
“楚人势微便会叫嚷自己是蛮夷。”楼令必须提出自己的担忧:“宋人明知道围攻‘宛丘’会让曹国向我方求援,他们怎么还敢那么做?”
话要结合起来听。
楼令可是先阐明楚国的一贯作风,再来猜测宋国的行为。
“中军将的意思是,楚国和宋国合起来耍阴谋?”中行吴并没有‘围点打援’的意识。他纯粹就是之前已经领命,可不想一头栽进陷阱。
楼令大体上阐述“围点打援”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