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 作品

第831章 充满了不确定性(第3页)

晋军当然会进行报复,烧毁了沿途碰上的村庄,抓捕或杀死的巢人数量也是极多。

士鲂已经不敢轻易唱反调,要不然又该趁机劝说郤至见好就收了。

“吴人攻陷巢国的时候,进行了大肆的烧杀抢掠,楚国帮助他们复国,他们选择站在楚国一边很正常。”郤至还能笑着对智罃说道:“你不是想尽情收获吗?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干很多事情了。”

晋国是在干恃强凌弱的事情,可是并非代表不需要名义。

或者应该说,哪怕是一种自欺欺人,诸夏体系的高层会拿出一套说得过去的说法,来让底层相信己方就是在干正义的事业。

这也是华夏文明以及受到影响的次生文明,为什么在国战期间士兵很难产生罪恶感的原因所在。哪里像一些海盗文明,从上到下都明明白白自己在干的就是亏心事,闹得出现“战后创伤综合症”的专业名词。

华夏这一边,主动挑起战争就是奔着开疆拓土而去,抵御入侵则是在保家卫国,两种观念深入人心,多数人完全能够做到上战场杀敌,下了战场才能下地耕田种菜,吃嘛嘛香又睡得安稳。

事实上,等中国重新强大起来之后,有外国机构进行研究,嚷嚷着中国人才是真正战斗民族。

到底是不是捧杀不好说,反正从上古下来,确确实实是一直在战天斗地,历朝历代的边境不是频繁遭遇袭扰,便是积极向外实施扩张,几乎就没有长达三十五年以上的和平时间。

智罃认为郤至又在嘲讽自己,生气当然会生气,不敢将怒气发泄在郤至身上,说道:“我差点被射死,接下来做什么行为都是合理的报复。”

郤至很认可。

应该说,所有的贵族都会认可。

他们连正常战死都无法接受,更不可能接受死在偷袭之下了。

巢国的都城“居巢”并不是什么大城,它其实是一座城墙高度普遍不及四米,周长不到三里的一座小城。

楚国在“居巢”没有多少军队,亡了一次的巢国被吴军肆虐得不轻,他们面对晋军的强攻只是坚持了两天,城池失守之后就投降了。

因为巢国是城墙失守才投降的关系,所以并未获得郤至的优待。

“将巢君押回‘新田’去,缴获以及俘虏一块送回去?”智罃问道。

郤至有些乐了,说道:“你是多怕得而复失啊。”

智罃已经被郤至整得脱敏,面色如常地说道:“我们还要继续西进,总不会带上他们成为累赘吧?”

郤至当然知道智罃说得对,只是不免还是会调侃几句,再说道:“送去徐国。”

他们在徐国开始强行军,随行的辅兵都留在徐国。

时间过去了一段时间,原本在徐国的辅兵肯定有相当部分去了邗国,可是邗国在当前是作为对敌前线,哪有将战俘和战利品安置在前线的道理呢?

“往西就没有城池了?”郤至问道。

智罃达到了目标,心情愉悦之下满脸笑容,说道:“继续往西就是长达近千里的人烟罕见地带。所以啊,巢国不抵抗才是麻烦。”

啊?

其实,智罃的意思是,巢国事先屈服的话,晋军不好过度剥巢国,相反巢国拼死抵抗,晋军就可以肆意掠夺巢国的资源了。

他们固然是携带了粮秣,可是事实上不太够,能够从巢国狠狠补充一批,无疑是值得一件庆幸的事情。

“中军将是不是事先有所预料,才没有派人劝降巢君啊?”士鲂问道。

如果楼令要劝降巢国,是不是要将现实情况告知巢国君臣?并且过来巢国的使者,很难不刻意将楚国面临的困境说得更为严重。

真要是巢国听劝,一劝就投降的话,讲实话就是晋人也很难相信。到时候晋军要不要留下军队,又是该留下多少军队监视呢?

倒不如灭掉巢国,能抢的玩意全给抢走,不留下部队直接全军向西。

毕竟,晋军这一次并不是开疆拓土而来,玩得就是一场奔袭,才不会占领一个地方就留下驻军。

西进的晋军在“居巢”只是短暂停留了五天,随后继续向西推进。

他们向周边洒出斥候,并未发现三十里方圆内存在大股的楚军。

郤至看着茫茫荒野,说道:“不是中军将拖住;便是楚令尹迟疑不定,一时半会无法下决断了。”

“一切到‘柏举’就知道了。”智罃极其认真地建议道:“若是‘柏举’有大批楚军驻防,我们还是放弃继续西进吧?”

郤至一时间没有说话。

其实,智罃的建议很正确,一旦楚国在“柏举”设防,集结的楚军数量不少,代表楚国已经反应过来,他们敢继续西进完全是在自寻死路。

“要是‘柏举’真有大批楚军,我们就转战向北,争取与楼武所部会合,再调头南下!”郤至可以接受打不赢的撤退,但是抱着雪耻从早到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