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中南半岛搬尸
一月十六日,中午。
兰州火车站。
寒风像一把生锈的锉刀,刮过站台的每一个角落,卷起地上的残雪碎屑,打在人们冻得通红的脸上。与一个月前那死寂绝望的氛围截然不同,此刻的车站,正涌动着一股被严寒压抑着,却又顽强搏动的生命力。
一列长得望不到头的绿皮火车,如同一条钢铁巨龙,静静地匍匐在铁轨上。汽笛没有鸣响,但那沉重的、蓄势待发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站台上,人头攒动。这是“东进计划”的第一批移民,足有数万人。他们穿着各式各样、厚薄不一的衣物,脸上带着复杂难言的表情。有对未来的茫然,有离开这片庇护之地的恐惧,有与亲友分别的悲伤,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巨大历史洪流裹挟着向前的、混杂着些许希望的肃穆。
孩子们好奇地扒着车窗,对着窗外的亲人或士兵挥舞着小手。年轻的恋人紧紧相拥,仿佛要将对方的温度刻进自己的骨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程师,正抚摸着冰冷的车厢外壳,浑浊的老泪纵横交错,他或许是在告别这座城市,又或许是在为即将奔赴的新战场而激动。
在这片嘈杂而又秩序井然的景象边缘,钟奎和李文浩并肩而立。寒风吹动着钟奎将官服的衣角,他没有戴帽子,任由冰冷的空气刺激着他的头脑,让他的思维保持着绝对的清醒。
“文浩,两百万人的大迁徙,人类历史上都罕有先例,更何况是在这种末世环境之下。第一批,是最关键的一批,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钟奎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远处那列沉默的火车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请总司令放心。”李文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上瞬间蒙上了一层白雾。此刻,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使命”的光芒。“所有人员已经核对完毕,物资配给精确到每一个人。沿途的铁路线,也由第三集团军群的工兵部队提前进行了加固和清扫。我们甚至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准备了三套备用方案。”
钟奎点了点头,对李文浩的细致感到满意。他转过头,看着这位自己亲自任命的“封疆大吏”,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记住,到了石家庄,你们不是去逃难,而是去开辟第二战场。我需要你做的,不仅仅是安置这两百万人,更重要的是,要把石家庄打造成我们整个西北联合基地的工业心脏,一座永不停歇的军工堡垒。”
他伸出手,在空中比划着:“以石家庄为中心,把周围城市,比如太原、保定、甚至北京废墟里,所有我们能找到的、有用的工厂,尤其是那些军工厂、重钢厂、机械厂的生产线,全部给我拆回来,搬到石家庄!我们要像蚂蚁搬家一样,把整个华北平原的工业精华,都集中到那一个点上!”
钟奎的眼中闪烁着理性的、近乎冷酷的光芒:“二战时期,苏联人为了对抗德国法西斯,将乌拉尔山以西一千五百多家大型工厂,硬生生搬迁到了东部。他们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宝贵的生产时间。今天,我们面临的敌人比法西斯更可怕,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做得比他们更彻底,更决绝!”
“具体的生产任务,以军备部部长林标的需求为准。”钟奎的语气加重了,“陇南血战,杜宇飞指挥的部队为什么会弹尽粮绝?不是我们的士兵不勇敢,是我们的子弹和炮弹跟不上消耗!我不想再看到我们的战士,端着没有子弹的步枪,用血肉之躯去和丧尸拼刺刀。未来的战争,是钢铁对血肉的碾压,而你们,就是负责生产钢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