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死亡阴影(第2页)

随着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紫禁城内的空气也变得愈发微妙起来。各种流言碎语开始像藤蔓般肆意传播,宫人们私下里交头接耳,眼神里带着探究与敬畏。有的说“陛下昨夜又昏迷了两次,太医院都束手无策了”,有的猜“太子已经开始在文华殿处理所有政务,怕是很快就要登基了”,更有甚者暗中议论“越王最近频繁召见府中护卫,往来的官员也多了起来,怕是要有动作了”。

各方势力都不再安分,如同蛰伏的野兽般暗中观察、伺机而动。东宫的人愈发沉稳,朱瞻基每日在文华殿召见大臣,处理奏折条理清淅,言谈间已颇具帝王风范,暗中却让心腹加强了东宫的守卫;越王府的人往来频繁,行踪诡秘,偶尔有王府侍卫在宫墙附近徘徊,引得巡逻禁军格外警剔;连内阁的大臣们也开始在奏折里更频繁地提及“太子监国”的事宜,字里行间都在为权力交接铺路。

就连那些平日里最不起眼的洒扫庭院的小宫女、守在宫门口的老太监,都能

从空气中嗅出不一样的味道。?y¢a¨n~h.u,a¨l^u?o..`c\o-m+她们路过锦绣阁时,总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竖起耳朵听里面的动静;看到太子仪仗经过,会比往日更加躬敬地跪拜;听闻越王又在府中设宴,便会暗自猜测“是不是要变天了”。她们私下里窃窃私语,声音压得极低:“看这光景,偌大的紫禁城,怕是很快就要换个主人了。”

朱高炽的精神一日比一日颓唐,昔日眼中的光彩被浓重的晦暗取代,他常常对着窗外的枯枝发呆,半晌都不言语,仿佛已清淅地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他总在无人时喃喃自语,说自己命不久矣,时日无多,那份对生命的眷恋与对死亡的恐惧,像沉重的枷锁,日夜缠绕着他。

三月初的一个夜晚,锦绣阁的暖阁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朱高炽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咳嗽,胸腔里象是塞了团棉花,闷得他喘不过气来,脸涨得通红,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赵贵妃跪在榻边,一边轻拍他的后背顺气,一边用丝帕为他擦拭汗水,折腾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好不容易将他服侍着躺下。宫人们悄悄熄灭了多馀的宫灯,只留一盏在角落散发着昏黄的光,暖阁内烧着银丝炭,温度宜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压抑。

朱高炽平躺着喘息了许久,胸口的闷痛渐渐缓解,气息终于捋顺了些。可就在这片刻的安宁中,他忽然一把搂过身边的赵贵妃,将头埋在她的颈窝处,象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般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嘶哑而绝望,完全褪去了帝王的威严,只剩下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尘世的留恋,听得人心头发紧。

赵贵妃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弄得徨恐不安,身体瞬间僵硬。她从未见过如此脆弱的朱高炽,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一动不动地任由他紧紧搂着,感受着他身体的颤斗和滚烫的泪水浸湿自己的衣襟,任由他肆无忌惮地宣泄积压已久的情绪。

哭了好一会儿,朱高炽忽然挣扎着坐起身,伏在赵贵妃的胸口,枯瘦的手指颤斗着抚摸她光滑的肌肤,象是要抓住最后一丝温暖。他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哽咽着呜咽:“朕恐怕真的命不久矣这身子骨,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赵贵妃被皇帝这句话吓得花容失色,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那些劝慰的话语全都堵在喉咙里,只剩下下意识的反应,连忙开口劝慰:“陛下吉人天相,定会万寿无疆的!太医说了,只要好生将养,身子定会好起来的”

但很显然,朱高炽并没有被她的话语软化。他摇了摇头,眼中的绝望更深了:“别哄朕了朕自己的身体,朕最清楚”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浓重的悲观,像秋风中的残烛,随时都会熄灭。

赵贵妃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乖乖地依偎在他怀中,伸出手臂轻轻环住他的腰,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静静地等待他开口。

朱高炽在她怀中长吁短叹,时而咳嗽两声,时而沉默发呆,暖阁里只剩下两人浅浅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