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八月(2)(第2页)

“公子这样说,是没错的。”

贾诩点点头,对曹昂所讲是认可的,“如果诩没有猜错的话,孙伯符是想要借助这种态势,为后续与我军爆发大战在做准备。”

“公子跟孙伯符一战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明公跟袁本初之战必须分出胜负,这是相同的道理。”

“不过跟汝南袁氏比起来,富春孙氏的底蕴终究是差很多,这点,公子看的很透彻,孙伯符同样看的很透彻。”

“所以孙伯符想以豫章郡作为主战场。”

接着贾诩的话,曹昂伸手指着眼前舆图,“随着我军合围江东的态势愈发稳固,尤其是除荆州水军外的扬徐两州水军,在过去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扩,这就使得孙伯符生出极强的危机感。+求/书-帮^ .哽!芯.最*筷~”

“如何破局,恐是孙伯符想的最多的。”

“在此等态势下,豫章郡的重要性就愈发突显了

,跟我军交战,唯一获胜的可能,就是不沿着我军的节奏打,如果不按这一策略来,那不管孙伯符如何努力,都无法拉开这增大的差距。”

讲到这里,曹昂停了下来。

目光死死盯着舆图。

原本事态不是这样发展的,但随着史阿、李整、许定、李通等将被曹操一纸调令给调往别处,这使得一批将校跟着调动,不调不成啊,这空缺出来的位置都是很关键的。

这就是取舍。

曹操这样做,是为叫曹昂更好的在麾下推动军改,这样在麾下见到成效了,曹操就能顺势增扩了。

曹昂知道其父是怎样想的,所以在这件事上他必须要支持,不然军改在自己麾下就可能出差池。

而偏偏军改一事,还不能出现差池。

真要出现了,这是会影响整体布局的。

而在这等大背景下,最先受此影响的就是豫章郡,在这里,原本是有魏延、徐盛两部的,他们互为犄角之势,以此对抗周瑜、孙贲所部。

但随着许定从九江将军调离,曹昂遂将徐盛迁为九江将军,这样一来在豫章郡前沿,就只剩下了魏延一部,尽管在此期间,有一些将校调到了魏延麾下,可魏延面对的是周瑜跟孙贲啊,更别提他们各自麾下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校,这压力可想而知。

哪怕魏延从未叫过苦,可魏延承受多大压力,曹昂是心知肚明的。

“没有与孙伯符交战前,吴霸他们继续活跃在上述之地,才是对我军最为有利的。”见曹昂迟迟不言,贾诩开口道。

“甚至可能的话,吴霸他们最好坚持到我军与江东军交战,这样在江东军后方,就有我军的力量牵制与袭扰,以叫孙伯符无法集中兵力跟我军交战。”

“如此一来,就要增加对吴霸他们的资助了。”

曹昂沉声道:“除了武备以外,诸如粮食、药材、布匹这些都要增加,可这样一来,周公瑾势必会察觉到的。”

“为今之计,只能是在临汝等地增压了。”

贾诩讲出心中所想,“以征东将军府的名义,给南昌驻防将军处传达军令,命魏延增大对江东的袭扰,甚至在此期间,荆南将军府,交州方面,要有意识到的对台领山一带展开袭扰,继而使孙贲处警惕起来。”

这……

听到这话的曹冲、曹演他们,有些心惊的看向贾诩,这是要增加对江东的摩擦啊,可问题是这个尺度要怎样把控,别想着的是摩擦,可到了最后,却成了双方爆发大战的诱因,这就不好搞了。

毕竟在北跟袁绍的仗,还没有打完呢。

万一在北还没打起来,在南先打起来了,后续会发生什么,这就是说不准的了。

真要是这样搞,如果在南打起来了,紧接着在北也打起来了,那征东将军府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也是在这一刹,他们才知自家大兄,到底承受着何等的压力啊。

“此事要考虑清楚。”

曹昂伸手摸着下巴,沉思了许久,才开口道:“这个度必须把握好,既要解决豫章郡等地遇到的问题,还不能刺激到孙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