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专线(1)(第2页)

对于这样的安排,贾诩他们其实是能理解的。

先前的两次对袁之战,那是被动迎战的,是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一些命脉,曹操必须要交给最信任的人才行。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

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战局,也是对麾下武将的一次考验。

很显然徐晃、高顺、张辽、张绣、臧霸等一批武将在战场上的表现,是通过了曹操的考验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

针对汝南袁氏发的檄文,代表着曹操的决心,这次大战,肯定是要以倾覆汝南袁氏为终结的。

这等规模的大战,再叫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坐镇要害,不叫他们参与到最前线的战事,这是说不过去的了。

一个是这会影响曹氏、夏侯两族内部团结。

一个是这样一来,曹操没法晋升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官职。

这都是曹操必须考虑好的事。

最早追随他的一批,关键多数是带有一定资源入伙的,他们的官职,要是低于其他武将的话,这是说不过去的。

曹操是有用外姓武将,以制衡本姓武将的想法。

但这不代表他会就此打压本姓武将啊。

谁才是最牢靠的,最该信任的,曹操还是分的清楚的。

正是基于种种考虑吧,针对于己部要展开的攻势,曹操没有选择对征东将军府这边太过明确。

有些事啊,心里知道就行了。

没有大张旗鼓的公布出来。

这是不利于团结的。

曹操也知在曹昂麾下文武中,肯定有一批人会猜到这些,但猜到了,跟首接挑明,是有本质区别的。

曹操不希望因为这些事影响到麾下。

“公子,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提供粮草军需,这对征东将军府的压力极大,毕竟两地距离太远了。”

阎象眉头微蹙,讲出心中所想,“而且去往两地的地势复杂,且还有众多河流水系,如今这一檄文发布,只怕对袁绍为首的势力展开攻势的时间不会太长。”

“象想问一点,在征东将军府对两地提供这些下,此前对许都所供种种,是否跟着就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