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捆绑宗室(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没多信任。风险共担的私欲,多过利润公分的念头。

“着裕亲王拟章程,”康熙的声音终于缓和,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亲王贝勒按照品级出银子做成本,他们共领四成九的干股,不准插手经营——账本由内务府派出太监管着。”他考虑,福全在理藩院,不如去内务府帮皇后分担一二。

珠兰俯身捡拾散落的海图纸页,见康熙已提笔在"宗室参股"旁朱批"依议",笔尖的朱砂在纸上晕开,像极了南洋海域的落日,将帝王的独断与宗室的命运,都染成了同一种颜色。

用福全,并非不信任皇后。朕,只是不想她太累。待前头安稳了,总要让珠兰每日清闲度日才好。他还记得,葛布喇形容珠兰是山川之玉。总让她陷于风波诡谲,非人丈夫作为。

他顿了顿,翡翠扳指重重磕在"红带子"三字上,“其余宗室不用他们再出银子入股了,按照人头给他们的分润,从内务府的南洋利里出,朝廷一分钱补贴都不加。”他还是要脸的,穷亲戚就不让他们出本钱了,免得真逼死几个。

殿外的日头爬上乾清宫的鸱吻,照见御案上并置的南洋海图与宗室名册。

那些曾经游离在权力边缘的红带子、黄带子,终将与开往南洋的商船连在一起,既是被安抚的棋子,也是被捆绑的同谋——而这盘大棋的最终赢家,从来只有龙椅上的那个人。

康熙唇角带笑,如此想着。皇后果然爱朕啊,为了减轻太皇太后给朕的压力,想到这样的好办法。

只是,再添上这一处大买卖,内务府未免就更加臃肿了。福全暂时分走这一块儿,也不能是常态。

裕亲王福全接过皇帝朱批时,指腹触到"亲王贝勒按品级出银"的墨迹,心头猛地一沉。

圣旨套在紫檀木盒里,沉甸甸的分量压得他手腕发酸——这哪是分润南洋生意,分明是借着"入股"的由头,变着法儿罚宗室的银子。

那南洋,不仅在三藩之南,咱连认识都不认识,还是海上,咱一群旱鸭子,去了人生地不熟,这也能赚钱?

就是有晋商在,那晋商也不晓得南边的斤两啊。

上个月的粮商案里,多少亲王贝勒被抄了家底,如今皇帝要他们掏本钱投入危机四伏的南洋,怕不是又想借机敲打?

若是皇上真心想让宗室好过,琉璃不给,也该给那蜂窝煤啊。

随着天气渐渐冷,九月里内务府蜂窝煤商铺已经在整个黄河流域铺开,十月时一些店面都开去湖南和张家口了。今年,定是能比去年贡献更多的收入,利润百万两打底。

只是福全等人不知,这东西极为容易仿造,路途远了利润便更薄,虽然一般人卖煤得给户部交税,所以抢不过免税的内务府。但是总有些人,会走私呀。

索额图在尚未入冬时便上奏预估,内务府蜂窝煤生意两三年内就会收缩。

皇帝觉得,必须有另一个足够大的财源顶上,毕竟今年皇商那头的收益都还没能入库。于是,他决定亲自召见薛奋,操盘琉璃生意。

他就是一时觉得内务府大了,一时又觉得利润薄了。

珠兰:皇帝的猜忌值怎么又涨了?无所谓,反正我的目的达到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