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诸葛亮眼中的汉帝刘协(第2页)
这一点,诸葛亮尊重荀彧,也理解荀彧。
作为臣子,不能因为皇帝看似愚笨无能,就对他撒手不管。
所以说,无论荀彧如何抉择,其所能左右者,终究不过自身与汉献帝的命运。
而诸葛亮,自会从每一种可能里,为刘备谋求最大的利益。
可问题是,诸葛亮就不怕荀彧一时冲动,真把刘协送到刘皇叔麾下吗?
到时国有二主,难保臣子站队,内部生乱?
诸葛亮不怕,他一点都不怕。~幻_想^姬` ¨罪\辛·漳¨洁,哽^芯~快,
因为这一世,他把这一切想的无比清楚明白。
如果汉帝能安归于荆地。
就说明曹氏再无法礼正统可言。
刘皇叔自可高举汉室大旗,兴兵北伐。
到得天下之时,皇叔仁义威德遍布西海,挽扶大厦将倾,天下人为之敬仰。
汉帝久傀于曹氏之下,未能施半分福泽于万民。
汉帝若真心愿保汉室江山兴盛万代,让天下人信服,自当效尧舜之道,禅让与宗室功劳最著的刘皇叔。
到时,叔侄让贤,必为千古美谈。
皇叔以挽天下将倾之功,造福万民社稷之德,承续汉室正统,必为世人所信服。
汉帝以高风亮节,让辞帝位,为千古贤慈之帝,亦为万民所感怀。
那么,倘若汉帝有私怀之心,乃为一己之私,置汉室江山颓微于不顾,非要皇叔归还皇权呢……
不,不会这样。
诸葛亮认为,那皇帝纵有私心。
但他毕竟是大汉的皇帝。
既是大汉的皇帝,必有大汉的格局,更有大汉的风骨。
他或许会因失权而偶有自私之行,然其绝非自私到底的昏聩之君。
相反,他骨子里,有着悲天悯人的仁怀之情。
他想夺权,非是自己想继续当这个皇帝。
而是他肩膀的扛着汉室兴衰荣辱的重任,让他不得拼尽全力去争取,去反抗。
否则,汉朝覆灭,曹魏续统,他将成为大汉的亡国之君。
永久的被钉在刘氏的耻辱柱上。
倘若真有一天,有人告诉他:
你不必拼了,也不必争了,有人帮你把大汉江山扛了起来。
你不必再做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