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望远 作品

第089章 你还欠火候,把握不住的

“玄成,去寒舍小酌两杯如何?”

“正有此意,请!”

魏征上了房玄龄的车。·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

“玄龄,市舶司之事我不同意,不过看陛下的意思,这事非做不可。”

“此事一进朝堂,纷纷扰扰便说不清楚了。你还是要劝劝圣人才是,朝堂不宁,国事不顺呐!”

魏征一脸的愁容。

下午时二人应召到太极宫,皇帝张口便要设立市舶司,二人极力劝阻陈明利弊,却是无法打消皇帝的意向。

设立市舶司不是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都有专管外贸的衙门,大唐在幽州、并州和玉门都设有边关榷场和互市监,管控内地与外邦的陆路贸易。

但这些官控的榷场设立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单纯的收税,而是管控盐铁粮食等战略物资的流通,防止周边的邻居做大。

多设立几个陆上的边关榷场和互市监,他们没意见。

可市舶司这种专门从事水路贸易的衙门,大唐本身就有,像是河道的巡检司、沿海的海泊司、长江口的海门监等。

另设市舶司会导致机构的职能重复,造成资源浪费,这是其一。

其二是,大唐从事海贸的海商早己如同扬州盐商那样,结成了一体,有几乎所有士族门阀的参与,巡检司、海泊司和海门监的海贸己然被垄断,另立新的海贸衙门,不会对大唐现有的海贸局面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激起世家大族和海商的不满。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

维持现状,朝廷每年还能收到一笔可观的税款,设立市舶司,如不成功,朝廷恐怕连这笔税款都没了。

总之,这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连房玄龄也认为,目前而言,不动为妙。

“圣人似乎很决绝,怕是不好劝啊!”

房玄龄叹口气,“唉,圣人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子,依我看,这次八成还有楚王的事。”

“楚王该是在海贸上得了大好处,圣人眼红了,也想从海贸上拿更多的好处。”

“此事太难了,无异于火中取栗,楚王在岳州闹得再厉害,也是小打小闹,涉及到朝堂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