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李宽终于有了一些安全感(第3页)
何不求倒抽一口凉气道,“殿下,八十毫米迫击炮和西十五毫米线膛炮的制作不难,但是它们使用的爆炸弹药的生产难度很大,而且还没有定型,五到八个月就要完成生产,不太现实啊!”
李宽点点头,“难度是有,但不去做的话,你怎么知道不能实现?”
何不求说的是实话。
在攻克了钢铁产量和机加工的难题之后,制造迫击炮和中小口径的小倍径前装线膛炮便没有太大难度了。
顶多是把炮管做的厚实一些而己,并不影响使用的。
但是生产爆炸弹药却是一个大难题。
碰炸引信这东西看着简单,但对这时候的工人而言,造它的技术难度就跟造一个怀表没有太大的差别。
没有成熟的生产线,一切靠简易的水力机床手搓,单单是一个良品率就能卡死碰炸引信的生产。
李宽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了。
但他既然如此要求,那就有办法让何不求实现他的要求。
“水力机床的效率太低,我手里有一批高效率的蒸汽机,改造一下机床设备,换上更加稳定的机床和动力源,生产碰炸引信的难度就会立刻降低几个数量级。”
他手里的那些锅驼机和部分机床还没动,正好趁着这次给机加工厂做一下全面的升级。
哪怕是知道蒸汽机的效率是水力机床无法比拟的,何不求依然没什么信心。
“殿下,小人要看过您说的蒸汽机,还要改造验证之后才知道效果呢!”
“无妨,在工坊区的八号仓库里就有两台蒸汽机和两台镗床、三台普车和一台钻床,假期结束,你就带人试验改造,应该很快能出结果。”
有时候,李宽真的很无奈。
过去几年,别院工坊培养的工人数量其实不少,仅是各种可以操作机床的工人就有六百多个。
奈何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只是学会了比葫芦画瓢,真正掌握了机床的调试、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两手两脚就能数的过来。
掌握了精密加工能力的高级技工就更少了,不过一手之数。
不过这些是没办法的事情,没个十年八年的培养和积累,根本不可能有大的进步。
暂时抛开这些烦恼,李宽便准备跟三个老婆过年去了。
来到大唐这么多年,李宽第一次感觉到了年味,很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只是随着各路人马陆续返回岳州交账,他想一首守着老婆也不现实。
手下人在外奔波了一年,他要是不表示一下关切也不合适。
在每天不断的应酬中,贞观九年悄然而过。
随着岳州城中新建成的钟楼敲响新一年的第一声钟响,岳州都督府治下三州的空中绽放出了美丽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