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狗咬狗(第2页)
存在了几百年的土客之争在吉州消失了。
“听劝”的山民下山,打散安置,分田分地。
“不听劝”的山民,敢对官军动刀子的那些,不见了,被裹挟的到岳州都督府下属的矿场、农场劳教去了。
吉州的土官成为历史,连带着整个吉州的官员都进了大狱,等着朝廷处置。
当地的豪族乡绅豪商一个没跑了,该抄家的抄家,该坐牢的坐牢,该砍头的砍头,公审进行的十分顺利。
全州不到五万的人口全部被打散,进行了异地安置。
吉州州府掌握了全州八成以上的土地和矿产,穷得连老鼠都没有几只的州县府库纷纷爆仓。
剩下的就是整理州县的人口、田亩、积压案件、账目等细致的工作了,没有个三两个月做不完的。
李宽审问了带头闹事的几个世家人和一些参与者,得到的结论让他哭笑不得的同时又觉得无比气愤。
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所谓世家人故意针对他,和老头子给他挖坑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甚至可以说,所谓的吉州叛乱跟吉州都没有多少关系。
按照王宏升、崔博文和崔献贺的说法,他们根本就没想过来找楚王的麻烦。
他们之所以在吉州招兵买马,是为了对付饶州的几个豪族。
自幕阜山之战后,江南的世家人都接到了家族通知,不要跟楚王发生主动冲突。
岳州都督府最近一年在江南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家人却是伸不进手,不得已,他们只能对江南道本地的一些豪族下手,来弥补跟楚王争斗过程中造成的巨大损失。
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连续大出血的琅琊王氏。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的江南支脉在王龟年的撺掇下,把目标放到了富得流油的饶州身上。
他们通过朝堂上的关系,先后搞掉了贵溪令和弋阳令,换上了他们的人,还收买了余水巡检,想要把饶州最富庶的两个县吃下。
但当地以贵溪孙家为首的几大地方豪族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朝堂上玩不过三大门阀,却是可以利用在本地上百年经营的关系网和影响力,硬刚三大门阀。
地方豪族做事可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也更容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