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平反乾隆时期文字狱案(2)
“微臣也赞同朱大人和金大人所言,文字狱一事不平,始终是个隐患。/嗖′嗖`晓?税·徃\ \已-发+布!罪-鑫,璋,踕·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隐患,那就必须重新审理,为他们平冤昭雪。且从此以后,禁止再以文字不当一事让当事人牢狱加身”。
王杰这时恰到好处地站出来附和朱桂和金光悌的话,却偏偏遗漏了和珅同样也赞同此事的内容。
“刘爱卿,你呢,为何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要是有什么条陈建议,不妨也说出来听听”。
“启禀皇上,既然王大人和朱大人等都出言支持平反文字狱,那就以以王锡侯、徐述夔两案为代表进行重点审查,不必牵连太广,对于《乾隆实录》中文字狱的记载,可轻描淡写做个交代即可”。
刘墉所言之事也比较中肯,有冤就昭雪,除却犯大逆之罪实行连坐以外,其他只惩戒首恶元凶,不牵连其无辜子孙。
“既然各位爱卿都表态支持平反文字狱一事,那朕自当应允。朱爱卿,朕委任你为刑部尚书,带领刑部重新审理此事”。
从文武百官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文字狱一事他们都比较支持。这种人心惶惶的日子,他们可不想再经历了。
“微臣遵旨”!
在刘墉领旨谢恩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狱案整治运动就此展开了。?s.y!w′x¢s¨.!c!o+m-
……
刑部
“金大人,将王锡侯、徐述夔两案的卷宗拿过来让本官看看”。
朱桂端坐在刑部公堂之上,当即就让金光悌拿出文字狱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案件。只要这几个棘手的案件能够真正意义上被朝廷平反,其余案件想必都会迎刃而解的。
“是,大人”!
拿到徐述夔的案卷后,朱桂详细阅览了他的案情整个经过。乾隆三年,徐述夔就己经是举人,因会试答卷中“礼者,君所自尽也”一句被认为对朝廷不敬,被停止会试。
后来徐述夔心灰意冷,回到自己的家乡借酒浇愁,后来建造一柱楼,与志趣相投之士诗文唱和。
后来徐述夔将所写诗篇后合编为《一柱楼诗集》,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等诗句被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