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铁矿石之争(第3页)
挪威告急,英法两国也不能干看着,匆忙派出了远征军,想去帮挪威兄弟撑腰。他们在挪威中部(翁达尔斯内斯、纳姆索斯)和北部(纳尔维克)等地登陆,试图反击德军。
中部盟军这次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准备不足,指挥混乱,更要命的是天上没飞机保护!德国空军利用占领的机场,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天天追着盟军的屁股炸。盟军就像没带伞进了雹子地,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在挪威中部的反攻计划很快就宣告失败,盟军在5月初只好灰溜溜地撤走了。
北部纳尔维克的情况稍微好点。英国海军先是在峡湾里干净利落地收拾掉了德国那10艘驱逐舰,断了德国守军的海上退路。接着,英、法、波、挪多国联军集结起来,向盘踞在纳尔维克地区的德国山地部队(迪特尔将军指挥)发动了猛攻。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盟军居然在5月底成功夺回了纳尔维克市区!这算是给接连失败的盟军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就在盟军在纳尔维克取得胜利,似乎要在挪威北部站稳脚跟的时候,一个更大的灾难,在南边的法国爆发了!
1940年5月10日,就在盟军还在挪威苦战的时候,德国发动了对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全面进攻!“闪电战”再次发威,盟军在西线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样被迅速撕裂,英法联军主力面临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危险!
法国告急!英国告急!整个西线战场都快崩溃了!这时候,挪威北部的这点胜利,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盟军迫切需要把所有能抽调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去应付法国本土的危机(或者说,去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
于是,一个极其痛苦而无奈的决定做出了:放弃挪威!
1940年6月初,就在收复纳尔维克仅仅十几天后,盟军部队开始从挪威北部全线撤退。他们炸毁了港口设施,带走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和流亡政府,把这片刚刚用鲜血夺回的土地,又拱手让给了德国人。坚守在纳尔维克附近的最后一批挪威军队,也在6月10日宣布投降。由那个“挪奸”维德孔·吉斯林成立傀儡政府。
“威悉演习”这出大戏唱完了,结果怎么样呢?
德国人是战略上赢了。丹麦、挪威都落到了手里,瑞典铁矿石这条命根子算是保住了,还白捡了一堆有用的海空基地。希特勒又可以吹嘘自己的“英明神武”了。
但是,这胜利的代价可不小。陆、空军加上海军,德军总共伤亡了五千多人。尤其是德国海军,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新锐的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没了,两艘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和“柯尼斯堡”号也沉了,更惨的是在纳尔维克,整整10艘新锐驱逐舰全军覆没!还有好几艘主力舰受重伤。这点海军家当,一下子就折损过半,元气大伤。这也让希特勒后来想坐船去英国“旅游”的“海狮计划”,基本上就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光想没用了,海军缺船保不了驾,只能干瞪眼。
盟军这边呢?虽然最终失败撤退,但也给德国人制造了不少麻烦,尤其是让德国海军狠狠地出了次血,同时也为后来赢得“海狮行动”奠定了基础,当然,盟军自己也损失不小,人员伤亡(英、法、波、挪合计)估计有六千多人,英国皇家海军也赔进去了一艘航空母舰“光荣”号和两艘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
这场发生在北欧冰海上的战火,彻底宣告了西线“奇怪战争”的结束。而盟军在挪威的这次“集体拉胯”,更是像一根导火索,直接点燃了海峡对岸伦敦的政治炸药桶!对首相张伯伦的不满和质疑达到了顶点。
一场关系到大英帝国国运的权力更迭,即将在风雨飘摇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