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冰雹行动
上一回我们说到,美军吸取了塔拉瓦的血腥教训,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上演了一场堪称完美的、教科书式的两栖登陆战。他们以极小的代价,攻克了日军的重镇,验证了一套全新的、高效的“工业化”作战体系。然而,就在“燧发枪行动”还在进行之时,尼米兹将军的另一记、也是更狠的一记重拳,已经悄然挥出。因为他知道,要真正确保中太平洋的安全,光拿下马绍尔还不够,还必须摧毁那个悬在所有进攻部队头顶的、最致命的威胁——特鲁克环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鲁克环礁就是日本南洋帝国的骄傲,也是它在浩瀚太平洋上最深的爪痕。
这片巨大的泻湖,面积足有两千多平方公里,被几十个小岛环绕,外侧是高高隆起的珊瑚礁和礁岩,像天然的石墙一样,把里面的港湾与外海隔绝开来。深阔的水道,可以容纳上百艘大型军舰进出,也让它在战前就获得了一个颇为自豪的绰号——“太平洋的直布罗陀”。
日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管了这里,名义上是“委任统治地”,但很快,这座遥远的珊瑚环礁被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军事要塞。海军在这里修建了修理厂、干船坞、巨大的燃油库和水上飞机基地,从上空看,整个泻湖就像一座漂浮在热带海上的钢铁城市。
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特鲁克已经不是一处普通基地,而是联合舰队真正的前线心脏。在那几年里,几乎所有日本海军的传奇舰艇都曾在这里停泊、整备、加油,准备投入下一次远征。
“大和”和“武藏”巨大的舰体曾在泻湖中缓缓驶过,航母“翔鹤”“瑞鹤”“赤城”在泊位上整装待发,战列舰群和巡洋舰群并排列队,夜晚桅杆的航行灯在黑暗的海面上闪烁,宛如一片漂浮的星河。岸边的兵工厂和仓库昼夜灯火通明,工兵和码头工人抬着一箱又一箱的弹药和补给。有人说,任何一艘来这里卸货的油轮,都像往这座要塞的巨口里倒进一滴水,转眼就消失无踪。
对美国人来说,特鲁克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它距离夏威夷不过三千多公里,是帝国海军向南洋辐射力量的枢纽,也是所有大规模反攻都必须绕过或正面解决的威胁。
在特鲁克环礁的外环岛屿上,日军修筑了多座大型机场。春岛、南鸟岛、春岛机场分工明确:有的驻扎战斗机,有的停放鱼雷机和重型轰炸机。日本的侦察机从这里起飞,飞到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侦察美军动向;攻击机编队从这里出动,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偷袭拉包尔或截击美军航线。
在战争初期,这些机场让特鲁克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鱼,伸出触手牢牢盘踞南洋海域。只要日本舰队还在这里,所有的反攻都要冒着被突然打击的风险。
但特鲁克不仅仅是一座军事堡垒,它还是一座巨大的仓库和集散地。泻湖里常年停泊着几十艘运输船、补给船、油轮和修理舰。那些船只一边把南洋的资源运回日本,一边把本土的燃油、弹药、食品和新兵运到前线。有人说,如果把1942—1943年日本海军在特鲁克集结过的军舰和运输船一一列出,几乎等于把整个联合舰队和海军运输部的家底全部罗列一遍。
在很多日本军官的心目中,特鲁克就是“最后的枢纽”。只要这里在,南洋的战线就还能维系,帝国的触角就不会彻底退回本土。
在山本五十六死后,联合舰队司令官由古贺峰一大将担任。
古贺峰一是日本帝国海军一位资历深厚、性格内敛的高级将领。他1885年出生于佐贺县,出身海军兵学校第34期,是同期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与很多好战的军中同僚不同,古贺以谨慎、理性着称,深受“主力舰决战”传统思想影响,一向主张保存实力、重视防御。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古贺曾长期担任舰队和镇守府的重要职务,也参与了战争初期的战略制定。随着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的惨败,日本海军陷入战略颓势。1943年4月,山本五十六在所罗门群岛被美军击杀后,古贺被任命为新一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肩负起在逆境中维系海军体面的重任。
古贺峰一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在马绍尔群岛遭到攻击后,他立刻判断出,特鲁克已经不再安全。他坚定地主张:主力舰队必须立刻撤退!
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制空权,特鲁克不是要塞,而是坟场。”把宝贵的战列舰和航母留在这里,等于把鸡蛋放在一个随时会被砸烂的篮子里。
早在1943年底,古贺峰一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帝国海军的战略主动权正在迅速丧失。中途岛和瓜岛的失败,使日本再也没有能力在辽阔的太平洋同时维持多个前线。美军的造船能力和航空兵力,都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面对这种悬殊的国力差距,古贺认为,任何冒险的进攻都无异于自杀,唯有保存实力,才能为未来争取一线翻盘的机会。
也正是在这种判断下,1943年11月至12月,他正式指示联合舰队参谋部,拟定一套应对美军下一轮攻势的决战构想。这个计划后来被命名为“z作战计划”,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联合舰队主力逐步撤回菲律宾和马里亚纳一线,依托岛屿防御和陆基航空兵,构筑一道纵深防线。等到美军舰队逼近时,再集中所有航母、战列舰和巡洋舰,打一场背水一战的大决战,力图重创美国的航母力量,延缓其进攻步伐。
在古贺看来,这场决战并不是寄望于彻底反败为胜,而是希望通过一次出其不意的胜利,削弱美军的攻势节奏,为本土防御赢得时间。他清楚,这可能是日本海军最后也唯一的战略选项。
就在z计划逐步筹备的同时,吉尔吉伯特群岛的失守和美军的猛烈空袭,让特鲁克这座昔日的“不沉航母”彻底失去了作为前进基地的价值。1944年初,古贺判断:如果再不撤退,整个舰队都将被困死在特鲁克的泄湖里,连执行z计划的机会都没有了。
然而,以第二舰队司令栗田健男中将为首的一部分激进派参谋,却坚决反对撤退。他们认为,特鲁克是帝国在中太平洋的最后支柱,一旦放弃,就等于将整个战区的主动权拱手相让。他们甚至主张,应该集结所有力量,在特鲁克与美国舰队打一场消耗战,哪怕是惨胜,也要迟滞美军的攻势。